正文 第62章 情報幕僚流年不利 (1)(1 / 2)

抗戰期間的情報參謀是備受軍校學生歡迎的。軍令部的參謀鈕先銘將軍,張恨水先生曾把他寫進小說,因而聲名大噪。

當時的軍校學生張贛萍,說是二十多位教官到他晚年還能記得音容笑貌的,隻有三位,其中之一便是鈕先銘。

鈕先生那時在軍令部任職,在情報參謀業務上,他也是這些學生的上司。他講述時事和軍略的關係及運用,學生們受了張恨水的小說以及有關他種種風流韻事的新聞影響,大家對他早已心儀神往,可說先聲奪人。鈕先生本人的學養得益於曆史學和戰略學的綜合,加以人情世故的點染,頗能讓人耳目一新。

張贛萍寫道:“鈕先銘給我們的印象,堪稱名不虛傳。言態蕭灑,雄辯滔滔,風度好極了,口才也好極了;他一出台亮相,我們就給了他一個滿堂彩!他講解時事的時候,也傍及戰術。對敵我兩軍的部署、番號駐地如數家珍;對敵情的分析判斷,有條有理、層次分明。中間加插一些戰場上的逸事趣聞及敵我指揮的性格作風介紹,無不引人入勝,繪聲繪影,令人忍俊不禁。聽他演講,對我們那種枯燥緊張而又艱苦的學習生活來說,無異是一種精神上的調劑,心靈上的享受。再因為他所講的,又有許多是內幕性的軍事秘密,在報章上根本看不到的,這不但使我們有“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的知識滿足,並且聽了就算,既不作記錄,又不必做作業,所以也是最輕鬆愉快的一堂課目。大家在全神貫注中,他每次來演講的兩個小時,都能在不知不覺中溜過了……”(參見《彈雨餘生述》)

計謀是改變事物、改變曆史流向的關鍵一鈕,但計謀不可能包辦一切,也難以孤立行之。計謀必須與實力、人物相上下,合而行之,機緣佐之,方可見效。

間諜為以智勝出的一個典型職業,但現代先進國家的間諜則在資金、特種武器等實力上協調出最大的融洽來,以實力鋪墊,並恃其智力活動而行,這條看不見的戰線,才有驚心動魄的建樹。

克格勃的計謀或曰伎倆,譬如使用特種武器的巧不可階,解密後令人驚訝不置,但它最後歸於崩潰,觀其最後一任長官所著回憶錄(《克格勃X檔案》什羅寧著,新華出版社),充滿酸語、怨語,以及不願承認事實的歎惋,它的計謀夠辣,它的人員夠猾,它的武器夠勁,但它終於不免解體。這是因為它違反了人類普世價值的規律,它的整體背景是灰色的陰沉的,而不是常青的陽光的,細處用功,大處犯逆,和世界大潮反向而行,它的所有傑出參謀,都要用自己的人生替其行為來背書。

這叫打的什麼××仗

六七十年代的電影,動輒將國民黨將領寫成草包、膿包、酒囊飯袋,瞎指揮,老爺兵……好像革命來得很容易。其實,國民黨部隊中,也有很凶悍的,尤以其中的正規軍及王牌部隊,最具戰鬥力。革命成功,原本曾經有過重大付出。除了這種戰場對壘的重大犧牲以外,解放軍地工人員(亦稱情工人員)的諜報戰,也在其中起到關鍵的甚至決定性的作用。像熊向暉對胡宗南部隊重大動向的節製,郭汝瑰、劉斐、潘漢年掌握的戰略情報,以及張克俠、何基灃這一類的高級將領,一則輸送情報,一則在關鍵時刻恢複地下黨身份,回戈重擊,三大戰役及渡江戰役也多得地工人員諜報之賜……這些都早已是公開的曆史。

近從《人民公安報》得知另一諜報小組,即呂出、徐學章諜報小組,在內戰中期受劉伯承所派遣,打入胡宗南電台,掌握核心報務,“先後給延安我軍情報部門發送胡部絕密軍情近千份”。製敵機先,大獲主動,他們的工作有多重要?《人民公安報》這篇文章認為,在二戰情報史上,如此出色的諜報活動,僅此一例!試看高級將領的反應,即可知一二:“對此,中共中央情報部最高領導人李克農將軍曾經動情地評論說,他們的作用頂得上一個師、一個軍,應該給他們發大勳章。彭德懷、習仲勳在取得西北決戰勝利的扶眉戰役之後說,對這幾個青年人要黃金給黃金,要多少給多少,對他們在關鍵時刻起的關鍵作用怎麼評價都不過分。”

這宗諜報戰在戰史上“僅此一例”,其實,就彭德懷等人的重大反應和激動溢於言表的情形,也極為罕見。

稍加回顧,可知並不意外。淮海戰役後期戰事進入膠著狀態,不斷有國民黨主力部隊倒戈、投誠,又從解放軍的部署、攻擊方向及國民黨處處被動來看,顯示其軍情軍機外泄,兵團司令、黃埔係的名將之花邱清泉就大罵“雜牌都是害人精,關鍵時刻就倒戈”,實則以優質兵力、優勢火力及優等指揮而“吃癟”,自然要找病灶。隨後大突圍中,邱氏戰死,而被俘後在“功德林”中學習改造的另一名將黃維,事後得知一切內情,那就“氣不打一處來了”。就算“富貴無三輩”,也來得太快了些吧!所以被俘之初,他曾憤懣叫喊:“這叫打的什麼××仗”,“再打一仗看看!”近40年後的1987年六屆政協大會期間,已是全國政協委員的黃維向方知今(原79軍軍長兼湘鄂川邊綏靖區副主任方靖之子)說:“事後我才知道劉斐早已私下通共,整個作戰計劃蔣介石還未看到,周恩來、毛澤東卻先看到了,廖運周是老地下黨員,第十二兵團每一行動計劃,他都報告劉伯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