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1章 幕僚長的一腔愁悶 (2)(1 / 2)

前些天,他離開雙堆集之前,曾特別指著原18軍參謀長現任兵團參謀長蕭銳,以誠懇語氣,向黃維慎重介紹,推崇他為不可多得之戰略家;再三叮囑黃維要尊重他的意見。

11月18日,黃維在蒙城文廟召集師長以上的軍事會議,聽取戰況報告後,兵團參謀長蕭銳將軍向黃維提出三點用兵建議:

第一案:一個軍守蒙城之線(以一個師占領奶奶廟、南平集之線作為蒙城的前哨陣地,即第10軍及第18師),兩個軍(18軍、14軍)轉向東進靠向津浦路,一個軍(85軍)回駐阜陽,並負責維持阜陽到蒙城交通線之安全,作為兵團之後方依托(進可攻退可守)。

第二案:一個軍守蒙城(14軍),一個軍過河(10軍),一個軍(18軍)轉向東進,三者任務均同第一案,85軍仍同第一案。

第三案:兩個軍過河(10軍、14軍),唯任務較第一案再向前進攻,有利則繼續向徐州推進,無利則對峙以待戰機,18軍仍依第一案東進,85軍軍部及主力置於蒙城之線,一個有力師守阜陽,一個師負責阜陽到蒙城交通線安全。

王文稷說,綜論三案重點:一、強調東進津浦路,俾利緊急時形成犄角,或作為外援走廊。二、強調掌握阜陽後方交通,以備緊急時與華中剿總張淦兵團呼應。三、蒙城以北主戰場從先前之一個師過河,到一個軍過河,再至兩個軍過河,其主要著眼在進攻退守完全操之在我。

蕭銳參謀長又進一步說明產生之背景:一、我18、10兩軍攻略蒙城及渦河以北要點之艱苦及重大代價!二、據敵俘告稱:劉伯承有五個縱隊已先於兵團三日占領南平集、奶奶廟東西之線加緊構工。三、我18軍派出諜報報稱:劉伯承兩個縱隊已尾隨我兵團占領阜陽。四、陳賡三個縱隊於兵團自確山出發時,即在我左側亳州與兵團同向徐州方向前進。請司令官仔細考慮此建議的三個方案,並以第一案最優,第二案次之,第三案又次之,蕭參謀長說完坐下靜候裁示。

不料這樣精心的籌劃竟被黃維所否決,黃維並站起來大聲宣布:就這樣決定,散會!

蕭銳見黃維一意孤行、蠻幹,兵團此去凶多吉少!乃立即抄擬電報交十八軍通訊營(亦係兵團通訊營)加急拍發十八軍駐南京辦事處,稟報上情。隨後蕭銳寫了辭呈,請辭兵團參謀長職務,連夜送請黃維批示。黃維在稍加慰留後即予批準,蕭銳亦連夜與18軍、10軍各軍師長分別打電話告知上情,互道珍重!於11月19日搭由蚌埠運糧卡車,揮淚離開18軍袍澤。

蕭銳歸程,一腔愁悶,難以言宣。此處距兵團激戰地區已有數十裏之遙,而炮聲隱約可聞,他的心愀然為之不歡,且北地早寒,草木枯黃,觸目一片蕭瑟。

這一派傷心慘目的景象,很像李華《吊古戰場文》描述的悲切,黃塵匝地,歌吹四起,一種酸楚陡然襲來,蕭先生禁不住為之淚下潸然。

以後的戰況是,黃維以及四個軍、師長均被俘,胡璉僅以身免,突圍時乘戰車被打斷多根肋骨,由五個衛士輪流背負,自渦河北岸某渡口棄戰車,行數十公裏,抵會流集。到了16日天明,到達懷遠城西邊,竟巧遇隔在包圍圈外的18軍騎兵團,而該團團長翟連運曾做過胡先生隨從軍官,胡立即受到妥善照顧,迅速被護送至上海同濟醫院治療。這是不幸中的大幸。另有18師師長尹俊、75師師長王靖之突圍脫險。

孫立人悲劇,幕僚不成氣候

孫立人後來在台灣走入人生彎路,陷於舉世聞名的冤案之中。他在1955年秋被軟禁,直至1988年恢複自由,後半生委屈淒涼,固然跟他與黃埔係鬥法漸處劣勢有關,但他的悲劇,更與兩個因素有密切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