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顏回:孔門之仁與智(1 / 2)

437、顏回:孔門之仁與智

孔子說:“接受學業而精通的人有七十七個”,都是各有特長的人。德行方麵突出的有:顏淵、閔子騫、厓伯牛、仲弓。擅長政事的有:厓有、季路。擅長言語的有:宰我、子貢。擅長文學的有:子遊、子夏。冉求偏激,曾參遲鈍,柴高拘謹,由也果敢,顏回經常窮困。賜不受命運擺布而去經商,他猜測行情常常能預料到。

孔子慎重對待的事情中,對周朝的老子、衛國的蘧伯玉、齊國的晏平仲、楚國的老萊子、鄭國的子產、魯國的孟公綽,孔子對他們都表示敬重。他常常稱述臧文仲、柳下惠、銅鞮伯華、介山子然,孔子都是敬仰他們,但與他們不是同一時代。

顏回,魯國人,字子淵。比孔子小三十歲。

顏回問什麼是仁,孔子說:“克製自己,使言行符合於禮,天下的人就會稱許你是仁人。”

孔子說:“顏回真是賢德啊!一竹籃飯,一瓜瓢水,住在簡陋的巷子裏,別人都受不了這種憂苦,顏回卻不改變自己樂趣。”顏回行為愚笨;退下時,省察他私下的言論,也可以發揮所學,顏回並不愚笨。“任用時就被推舉出來,不用時就藏匿起來,隻有我和你才有這種態度吧!”

顏回二十九歲頭發全白了,早年死了。孔子哭得極其悲痛,說:“自從我有了顏回這個學生,弟子們更加親近。”魯哀公問:“學生中誰最好學?”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學生最好學,不把怒氣轉移到別人身上,不再犯同樣的過失。不幸的是壽命很短,死了,現在就沒有了。”

在孔子的眾多弟子中,顏回以其深厚的德行和卓越的智慧,贏得了孔子的高度讚譽。他的人格魅力和學術造詣,無疑在孔門弟子中獨樹一幟。

顏回的仁,體現在他克己複禮的行為上。即使在艱苦的環境中,他依然堅守禮儀,不因外界的困苦而改變自己的原則。孔子說:“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顏回的這種安貧樂道的精神,正體現了他的仁德和自我修養。他的生活方式,是對孔子“仁”的教誨的最好實踐。

顏回的智慧,體現在他深思熟慮和舉一反三的思維能力上。顏回並非表麵上看起來那麼愚笨,實際上,他私下裏的言論常常能發揮所學,深入淺出地闡述道理。孔子評價他:“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顏回的智慧,使他能夠理解並深化孔子的教誨,從而影響其他弟子。

顏回的早逝,讓孔子痛心疾首。孔子哭曰:“自吾有回也而門人益親,若之何其亡也!”孔子對顏回的敬愛和惋惜之情溢於言表。在孔子心中,顏回是最能體現他學問精髓的學生,他的離去無疑是對孔子的一次沉重打擊。

總的來說,《論語》中關於顏回的記載,不僅展示了他的仁和智,更體現了孔子對弟子的深沉情感。顏回的人格魅力和學術造詣,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難以超越的典範。

438、閔損、子路與儒家道德

閔損,字子騫,比孔子小十五歲。

孔子說:“閔子騫真是孝順啊!人們對於他的父母兄弟稱讚他的話都沒有異議。”他不做官大夫,不吃壞君主的祿。他說:“如果有複我者,必定在汶上。”

厓耕,字伯牛。孔子認為他有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