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尋找靈魂的寄托(1)(1 / 2)

人和動物的區別在於:人有靈魂,動物沒有靈魂。

哲人和傻瓜的區別在於:哲人的靈魂醒著,傻瓜的靈魂昏睡著。

靈魂生活始於不滿足,不滿足像動物、傻瓜那樣的活著。

正是在此不滿足中,人展開了對生活意義的尋求……

是≠有:簡化你的生活

許多人常常會問:“我得到了什麼?”“我擁有什麼?”然而,有沒有想過,自己擁有“什麼”的同時,已經被“什麼”所擁有。正如一個人“有”的越多,就越不“是”他自己。因為他擁有的越多,需要擔心和關注的外部事物就越多,他就越沒有時間去做他自己。

存在主義有一句名言叫做“擁有就是被擁有”。比如說,我擁有一輛汽車,那麼就等於我同時被這輛車所擁有,因為我必須時常擔心:“我的車會不會被偷走?保險費是不是又該交了?”諸如此類的問題伴隨著擁有這輛車同時到來。

由此可知,擁有的東西太多並不是什麼好事,人的生命內涵和注意力被分散了,最後反而使自己成了擁有物的奴隸,從而喪失了人生的意義。

當然,我們不可能什麼都不擁有,而是不要去擁有一些不需要的東西,也就是要簡化我們的生活。

許多西方人,就倡導過這種“簡單的生活”。他們試著離開汽車、電子產品、時尚圈子,看能不能活得快樂。這被稱為“草根運動”。他們強調簡化自己的生活,並非完全拋棄物欲,而是要把人分散於身外浮華物上的注意力移出一些,放在人身上、精神上、心靈情感上,過一種平衡、和諧、從容的生活。

動物隻要吃得飽,不生病,便會覺得快樂了。人也該如此,但大多數人並不是這樣。很多人忙碌於追逐事業上的成功而無暇顧及自己的生活。他們在永不停息的奔忙中忘記了生活的真正目的,忘記了什麼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這樣的人隻會看到生活的煩瑣與牽絆,而看不到生活的簡單和快樂。

簡單的生活是快樂的源頭,為我們省去了許多煩惱,也為我們身心的解放開拓了更大的空間。簡單生活並不是要你放棄追求,放棄勞作,而是說要抓住生活、工作中的本質及重心,以四兩撥千斤的方式,去掉世俗浮華的瑣事。當然,簡單生活不是自甘貧賤。你可以開一部昂貴的車子,但仍然可以使生活簡化。一個基本的概念在於你想要改進你的生活品質而已。關鍵是誠實地麵對自己,想想生命中對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其實簡單是一種生活的藝術與哲學。簡單生活是簡單主義者的生活選擇,無論是田園隱居,還是返璞歸真,抑或自願選擇一貧如洗。值得提醒的是:“自願”簡單隻是途徑而不是目的。首先是外部生活環境的簡單化。當你不需要為外在的生活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的時候,也就為內在的生活提供了更大的空間與平靜。之後是內在生活的調整和簡單化,這時的你可以更加深層地認識自我的本質。現代醫學已經證明,人的身體和精神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當身體被調整到最佳狀態時,精神才有可能進入輕鬆狀態;而當人的身體和精神進入佳境時,人的靈魂,也就是人的生命力才更加旺盛。

每個人都會有清理打掃房間的體會,每當整理好自己最愛的書籍、資料、照片、唱片、影碟、畫冊、衣物,把不需要的東西扔掉之後你會發現:房間原來這麼大,這麼清亮明朗!

其實,我們的心靈也是一間房,也需要經常清理。心裏堆積的東西太多了,人也會變成它們的“奴隸”,得不到放鬆。

一個人,在塵世間走得久了,心靈不可避免地會沾染上塵埃,使原來潔淨的心靈受到汙染和蒙蔽。要知道,人是最會製造垃圾汙染自己的動物之一。清潔工每天早上都要清理人們製造的成堆的垃圾,這些有形的垃圾容易清理,而人們內心諸如煩惱、欲望、憂愁、痛苦等無形的垃圾卻不那麼容易清理。因為,這些真正的垃圾常被人們忽視,或者出於種種的擔心與阻礙而不願去清掃。譬如,太忙、太累,或者擔心掃完之後,又會麵對一個未知的開始,而你又不確定哪些是你想要的,哪些是你不需要的。

的確,清掃心靈不像日常生活中的清掃那樣簡單,它充滿著心靈的掙紮與奮鬥。不過,你可以每天掃一點,每一次清掃,並不表示這就是最後一次,而且沒有人規定你必須一次掃完。但你至少要經常清掃,及時丟棄或掃掉汙染心靈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