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生命力的發現——論意誌(2)(1 / 2)

特立獨行的人大都對這個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因為他們想要變得與眾不同。布蘭森雖置身於名流社會,卻一頭披肩長發,終日休閑打扮,玩世不恭。這一切使他更像搖滾明星,而不是一個商業世界“穿著西裝的紳士”。正是這樣一位“嬉皮士資本家”,一手創建了“維珍”品牌,並讓這個品牌在英國深入人心。布蘭森被許多英國商業機構認為是個怪人——但你以為布蘭森在意這些嗎?然而不幸的是,多數人卻都力圖和周圍人保持一致,而不是願意從普通人中脫穎而出。最大的問題就是,如果你自己不做到與眾不同,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從你本身來看,要做一個特別的人是成功的唯一出路。也許會有人反對你,而且你肯定還會受到無數的批評。你的成就越大,受到的批判就越多。然而,人們也會因此而尊敬你,尤其是當你開始取得成功的時候。毫無疑問,你會變得更加有原則和力量,並受到更大的尊重。

與眾不同甚至是獨特不羈的人可以改變整個世界,而從眾的人隻能成為泛泛之輩,對世界沒有絲毫影響。那麼,你願意成為那一個呢?

改變曆史的往往是厭煩曆史的人

人類厭倦了爬行,所以學會了直立行走;人類厭倦了茹毛飲血的生活,所以發明了鑽木取火;人類厭倦了赤身裸體,所以用衣服蔽體……

厭煩,是人類獨有的情緒。籠子中的動物總是無精打采,踱來踱去,嗬欠連天;它們大部分時間裏都在搜索敵人或食物,或同時搜索二者;它們有時交配,有時則設法取暖。但即使當它們不快樂時,它們也不會厭煩。動物是不會有類似厭煩的感覺的,因為這些動物從來沒有做出過驚世駭俗的壯舉。

然而,厭煩作為人類行為的一個因素,卻遠未受到人類應有的重視。厭煩中的某些成分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避免煩惱的願望是天生的,任何人遇到機會都會表現出這種願望。戰爭、屠殺和迫害都已成了逃避煩悶的方法,甚至與鄰居吵架也比無所事事要好過些。厭煩是道德家們所麵臨的主要問題,因為人類的罪惡至少有一半起源於懼怕苦悶。

厭煩並不是人類自然命數的一部分,而是可以避免的,方法是打破沉悶。

打破沉悶意味著打破舊有的生活狀態。我們需要有破舊的勇氣,不要讓不合宜的生活規律控製你的大腦。潛力的繁衍需要不斷新生的空間。當在一切舊事物中找不到潛能的發生點時,獨辟蹊徑才可以讓你的人生創意暢通無阻。

有一條河流從遙遠的高山上流下來,經過了很多個村莊與森林,最後到達一個沙漠。它想:“我已經越過了重重障礙,這次應該也可以吧!”

當它決定越過這個沙漠的時候,發現河水漸漸消失在泥沙之中,它試了一次又一次,可總是徒勞無功,於是,它灰心了:“也許這就是我的命運了,我永遠也到不了傳說中那個浩瀚的大海。”

這時候,四周響起了一陣低沉的聲音:“如果微風可以跨越沙漠,那河流也可以。”原來,這是沙漠發出的聲音。

小河流很不服氣地回答說:“那是因為微風可以飛過沙漠,而我卻不可以。”“因為你堅持原來的樣子,所以你永遠無法跨越這個沙漠。你必須讓微風帶著你飛過這個沙漠,到達目的地。你隻要願意放棄現在的樣子,讓自己蒸發到微風中。”沙漠用它低沉的聲音說。

小河流從來不知道有這樣的事情:“放棄我現在的樣子,然後消失在微風中?不!不!”小河流無法接受這樣的事情,畢竟它從未有這樣的經驗,叫它放棄自己現在的樣子,那麼不等於是自我毀滅了嗎?

“我怎麼知道這是真的?”小河流這麼問。

“微風可以帶著水汽飄過沙漠,等到了適當的地點,它就把這些水汽釋放出來,於是就變成了雨水。然後,這些雨水又會形成河流,繼續向前進。”沙漠很有耐心地回答。

“那我還是原來的河流嗎?”小河流問。

“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沙漠回答,“不管你是一條河流或是看不見的水蒸氣,你內在的本質不會改變。你之所以會堅持自己是一條河流,是因為你從來不知道自己內在的本質。”

此時,小河流的心中隱隱約約地想起了自己在變成河流之前,似乎也是由微風帶著自己,飛到某座高山的半山腰,然後變成雨水落下,才變成今日的河流。於是,它終於鼓起勇氣,投入微風張開的雙臂,讓微風帶著它,奔向它生命中(某個階段)的歸宿。

我們就像小河流一樣,想要跨越生命中的障礙,達到某種程度的突破,向理想中的目標邁進,就需要有打破沉悶的決心。我們的人生創意總是在我們適應了一成不變的生活後,失了動力,我們的潛能也就像一架動力不足的機器無法前行,而守舊的大腦永遠無法激起生命創意的火花。其實,隻要稍稍改變生活的狀態,便可改變一切。我們不能為自己確定一種永遠適用的生活方式,要在每一刻都爭取做最合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