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驅走心中冷漠(2)(1 / 2)

三人在機緣巧合中相遇,各自的痛苦經曆讓他們三人能夠彼此體諒、相互包容與寬慰,同時,也使得他們三人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由最初的克洛德與賽爾日的精神之戀——克洛德與菲利普的身心之戀——賽爾日、克洛德、菲利普三人之間的互融之愛。三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卷入一場高科技犯罪案之中,賽爾日被誤殺,克洛德與菲利普悲痛萬分,為了給賽爾日報仇,更為了拯救全人類,克洛德與菲利普冒著生命危險揭穿了罪犯的惡行,使得全球擺脫了一場生命危機。

西默爾在小說中問道:

在當今世界上,“我們能保護自己嗎?”

“有人能保護自己嗎?”

“我們還能保護自己多久?”

答案是:“隻要我們相愛”、“愛情是最後一座橋”。

顯然,這裏所說的愛情已經不僅僅限於男女之愛,而且帶有普遍的抽象的人類廣博之愛的意味。

世界上最強烈的愛根源於絕望,最深沉的痛苦根源於愛。愛是世間最美的情感,最神奇的力量,愛可以把大自然創造成最完美的作品。

一切愛的形式都是以博愛為基礎的。博愛就是對所有的人都有一種責任感,關心、尊重和了解他人。愛自己的骨肉不足為奇。每個動物都愛自己的後代並照料它們。軟弱的人愛自己的主人,因為他要依靠主人而得以生存下去;孩子愛自己的父母,因為他需要他們的精心照顧。隻有當我們愛那些與我們個人利益無關的人時,我的愛才會開始發展。在對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產生同情的過程中,人也開始發展他的博愛。在愛自己的同時,他也愛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愛那些虛弱和惶恐不安的生命。

對於愛,人們總會提出種附加條件,一味的埋怨遇不到符合這些條件的值得愛的對象。也許有一天遇到了符合自己條件的愛,但心中的愛卻仍未出現。有一個很美的城市,在那裏旅遊時曾心曠神怡,但離開後並沒有夢魂牽繞的迷惘;有一個人非常善良和溫柔,邂逅他時幾乎一見鍾情,但錯過了並沒有朝思暮想的眷戀。人們常常舉著各種各樣的條件去找愛,但愛並不存在於各種條件的哪怕最完美的組合之中。愛不是一種特定對象,愛是一種關係,是你在對象身上付出的時間和心血。你精心培育的仙人掌沒有牡丹那樣嬌貴,但你愛的是你的仙人掌而不是牡丹。你相濡以沫的人沒有明星俊美與富有,但你愛的是你相濡以沫的人而不是明星。如果有一天你願意用你的仙人掌去交換牡丹,用你相濡以沫的人去交換明星,但那時候支配你的已經不是愛了,而是欲望。

在這個實際的時代,相信真愛的人會被認為是傻瓜。但是,能夠犯傻也是一種能力。無此能力的人至多隻會犯一次傻,然後就學聰明了,從此看破了天下一切男人或女人的真相,不再被愛蒙蔽。而具備這種犯傻能力的人即使屢受挫仍不思悔改,始終相信世上必有他所尋求的真愛。正是因為仍有這些肯犯傻能犯傻的男女存在,所以尋求真愛的努力始終是有希望的。愛是一種精神素質,而挫折則是考驗這種素質的試金石。

對於一個人來說,最可悲的事情不是在被愛方麵受挫,例如失戀、親人反目等等,而是對愛心的喪失,從而失去了感受和創造幸福的能力。對於一個社會來說,愛心的普遍喪失則是整個社會的悲劇,它會使世界變得冷如冰窖,荒如沙漠。在這樣的環境中,善良的人們不免寒心戰栗,即使這樣也不要因此也趨於冷漠,而是要在學會保護自己的同時,仍保有一顆愛人之心。應該相信,世上善良的人總是多數,愛必能驅走心中的冷漠。不論個人還是社會,隻要愛心猶存,就有希望。

愛的價值在於它花開綻放的那一刻的芬芳與柔美,而不在於它所結果實的飽滿與否。如果你在愛,那你就有可能收獲幸福,即使不幸,你仍能體會到愛的真諦。但你不去愛,那麼你就會永遠忍受不幸的煎熬與摧殘。

寬恕:你就是世界

耶穌反對複仇,提倡博愛。

針對“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舊訓,他主張:“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讓他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