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驅走心中冷漠(2)(2 / 2)

針對“愛朋友,恨仇敵”的舊訓,他說:“要愛你們的仇敵。”

他的理由是:“天父使太陽照好人,也同樣照壞人;降雨給行善的,也給作惡的。假如你們隻愛那些愛你們的人,上帝又何必獎賞你們呢?你們要完全,正像你們的天父是完全的。”

人與人之間,部落與部落之間,種族與種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為什麼會有仇恨呢?因為利益的爭奪、觀念的差異、隔膜、誤會,等等。一切仇恨都溯源於人的這種狹隘與局限。

提到複仇,人們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到《呼嘯山莊》,英國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這是一個經典的愛情與複仇的故事。呼嘯山莊的主人,鄉紳歐肖先生帶回來了一個身份不明的孩子,取名希斯克利夫,他奪取了主人對小主人亨德雷和他的妹妹凱瑟琳的寵愛,因此,遭到亨德雷的嫉恨。主人死後,亨德雷為報複把希斯克利夫貶為奴仆,並百般迫害,可是凱瑟琳跟他親密無間,青梅竹馬。後來,凱瑟琳受外界影響,愛上了畫眉田莊的文靜青年埃德加。

希斯克利夫憤而出走,三年後致富回鄉。這時,凱瑟琳已嫁埃德加。希斯克利夫為此對埃德加和亨德雷進行了瘋狂的報複,通過賭博奪走了亨德雷的家財。亨德雷本人酒醉而死,兒子哈裏頓因此而成了奴仆。他還故意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貝拉,進行迫害。內心痛苦不堪的凱瑟琳在生產中死去。十年後,希斯克利夫又施計使埃德加的女兒小凱瑟琳,嫁給了自己即將死去的兒子小林頓。埃德加和小林頓都死了,希斯克利夫最終把埃德加家的財產也據為己有。複仇得逞了,但是他無法從對死去的凱瑟琳的戀情中解脫出來,最終不吃不喝苦戀而死。小凱瑟琳和哈裏頓繼承了山莊和田莊的產業,兩人終於相愛,去畫眉田莊安了家。

小說是以希斯克利夫達到複仇目的而死告終的。他的死是一種殉情,表達了他對凱瑟琳生死不渝的愛,一種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愛的追求。而他臨死前放棄了在下一代身上報複的念頭,表明他的天性本來是善良的,隻是由於殘酷的現實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變得暴虐無情。這種人性的複蘇是一種精神上的升華。

愛是博大的胸懷。這種胸懷可以容下一切事物。不論是美麗的風景還是艱難的困境,不論是親人朋友還是對手敵人,心中有愛則可包容萬物。這便意味著,我們在愛我們所能接受的一切同時,亦可以愛我們所難以接受的。在愛我們所愛之前,先愛我們所恨的,這是修煉博愛的至高準則。

作為父母愛自己的孩子,作為丈夫愛自己的妻子,作為一個處在種種人際關係中的人愛那些善待自己的人,這有什麼難呢?作為某族的一員憎恨敵族,作為某國的臣民憎恨敵國,作為正宗的信徒憎恨異教徒,作為情欲之人憎恨傷害你的感情、損了你的利益的人,這又有什麼難的呢?難的是你超越所有這些局限,不受狹隘的本能和習俗的支配。

古希臘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有一天,和一位老朋友在雅典城裏漫步,一邊走,一邊聊天。忽然有一個莫名其妙的人,衝了出來,打了蘇格拉底一棍子就逃去了。他的朋友立刻回頭要去找那個家夥算賬,但是蘇格拉底拉住了他,不準他去報複。

朋友說:“你怕那個人嗎?”

“不,我絕不是怕他。”

“人家打了你,你都不還手嗎?”

蘇格拉底笑笑說:“老朋友,你別生氣。難道一頭驢子踢你一腳,你也要還它一腳嗎?”

有人打了你的右臉,你就一定要回打他嗎?你回打了他,他再回打你,仇仇相生,冤冤相報,何時能有個終了?那打你的人在打你的時候因被胸中的怒氣支配,所以他是狹隘的,而你又被他激怒,那麼,你就和他一起困在狹隘中走不出來,成為狹隘的奴隸。

愛自己所喜歡的事物並不難,難在我們對無禮、對冒犯也能抱有忍耐與寬容,因此,最廣博的愛不僅僅是愛己所愛,它還是一種忍耐和寬容,是對自己所恨之物的一包容。愛自己所愛之前先愛自己所恨,我們將得到愛的最高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