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談 江山代有才人出·時序(26)(1 / 1)

雲山縹緲有無中,一柱青蔥上九重。

俯看飛流湔俗慮,欲撩迷霧覓仙蹤。

天心莫測晴還雨,水勢難回西複東。

古往今來題壁客,就中幾個識真容?(楊析綜《廬山》)

七言律詩是當代詩詞最流行的詩體,廬山會議是現代史上的一大事件。全詩以“縹緲”二字提綱。“欲撩迷霧覓仙蹤”是雙關--廬山有仙人洞,廬山會議稱“神仙會”。“天心莫測晴還雨,水勢難回西複東”表麵還是寫景,其實是在詠史。一點即收,措語含蓄,頗得風人之旨。最後就東坡名句“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寄慨,緊扣主題。作者是老幹(前四川省省長、河南省委書記),詩決非老幹體。

鬧市觀燈遍綺羅,小齋閑坐欲如何?

水仙一室清芬氣,酒鬼三杯瀲灩波。

今夕傾城放花炮,幾時寰宇息幹戈!

書生且把幽簾夢,包入湯圓手自搓。(楊逸明《元宵節漫筆》)

“酒鬼”是近二三十年才有的湘酒品牌,與“水仙”作對,工整有趣,古人筆下沒有。從元宵放花炮,聯想到世界還有戰爭,從而發出“幾時寰宇息幹戈”的悲天憫人之歎。冷兵器時代的古人不可能有此聯想。把“夢”包進湯圓的想法匪夷所思,而這“夢”還是“幽簾夢”--對世界和平的美好期盼。因此,這首詩境界不俗,構思新奇,語言駕輕就熟,洵是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