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談 江山代有才人出·時序(27)(1 / 1)

憶昔群兒戲,夜闌不知寐。長天惟明月,空街餘犬吠。父促兒回歸,轉詢月宮事。父吻知兒寒,強言及家對。撫肢小衣薄,愛急環以臂。懷中重溫暖,不語朦朧睡。及今十餘年,人事幾變易。階月舊時月,兒流思親淚。(羅扶元《憶昔》)

一個月夜的故事,一對父與子的故事,一個真實又珍貴的細節,字裏行間充盈著摯情。詩寫兒的天真和父的慈祥,皆力透紙背,就像朱自清的《背影》,能喚醒許多人回憶深處的慈父形象。五言古詩以自然家常、真摯樸素為貴。寫母愛,古人詩中有極突出的作品--如孟郊《遊子吟》,寫父愛,還得讓這首詩三分。

原詩題下自注“1941年7月父逝周年,吾始學作詩”,值得玩味:一個未曾作詩的人,隻因有一段顛撲不破的至情,鬱結胸中,不吐不快,在心為誌,發言為詩--這是真詩。然而,心中有,不等於寫得出。不能想象一個不讀詩、不愛詩、不知詩的粗人,能夠寫出這樣感人的詩。

挾得南嶺雲,一擊八千裏。跨海出關東,又渡鬆花水。……高空色深蒼,繁星在掌指。黑蒼相接處,霞燦一線綺。漸看漸濃厚,浮金變沉紫。新月微如羽,光作芒不起。因思平山君,抉此神秘美。……華光乍閃爍,疑是反粒子,湮滅釋高能,轉化無時已。複想外星人,飛碟附我尾。精誠與我通,麵目與我似。轉瞬百光年,去來竟何以。星雲如纖埃,宇宙固稊米。億萬恒沙劫,旋成複旋毀。當有大宇宙,循環無終始。時空浩茫茫,生命豈偶爾。……輪回千萬態,核糖核酸耳。淨化歸自然,何論此與彼。忽降雲海中,翻騰不暫止。四顧同機人,色變膽落矣。俄而著跑道,滑行疾於矢。回顏向舷窗,歡呼燈火市。(陳永正《暮航抵哈爾濱》)

這首五古初寫暮航中看到的瑰奇景色,繼寫由此引起遐想(“因思”以下),夾有不少天文、物理學新名詞,如反粒子、外星人、飛碟、光年、星雲、核糖核酸等等。觀念完全是當代的,卻又不失其古雅。結尾(“忽降”以下)寫飛機降落,人從幻想回到現實,翻雲覆雨,跌宕有味。詩中“平山”,指日本畫家平山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