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陸楊沒有異議,隻是翰林院那邊並不隻有那些老人,還有前陣子進來的新人。
雖然有部分已經在返鄉路上,但也有些還在京裏。
他是樂於給這些新人一個露臉機會的,不管是於公還是於私,朝堂人才越多,靖朝才能百花齊放,才能長久繁榮昌盛。
靖朝強盛安定,小家平穩幸福,他也才能沒有任何顧慮。
想了想,他道:“皇上,那些新進士要赴考嗎?”
趙燁眼神定在陸楊身上,“愛卿可是有何想法?”
“算不上什麼想法。”
陸楊斂著眉眼,周身溫和虔誠,微微低頭拱手,“臣隻是覺得皇上或許可以給他們一個機會。”
趙燁並未立即給予此事的回應,麵露沉思,片刻後才道:“倒也不是不行,隻是他們缺乏曆練,若是貿然放他們進入朝堂,朕怕他們應付不過來。”
他微微一頓,似有顧慮,“朕也怕他們鬥不過那些老謀深算之人,到時被人牽著鼻子走。”
陸楊認同皇上說的這些話。
但能經曆童試鄉試會試到殿試,大家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為人處世方麵,必然是經過一次次篩選的。
能走到最後一步,進入仕途,也並非是簡單之人。
他把心中所想說了出來,見皇上沉思著不說話,他又道:“皇上,翰林院能磨煉心誌,難道十年如一日地苦讀練字,難道就不算嗎?”
趙燁眼神已經變得深邃,心裏是認可陸楊說的這些話。
隻是他的計劃,容不得推遲。
他輕拍著大腿,思緒在翻滾。
“愛卿說得有理,隻是現今他們已經還鄉,朕打算下個月便讓吏部舉行。”
陸楊點頭,“一切按皇上的籌劃來。”
說著,他嘴角微微上翹,道:“至於還鄉的新進士,也不過是一張公文的事罷了。”
趙燁的眼神帶著抹似笑非笑,“愛卿可真是不厚道,路都走了一半,還得讓人回來。”
陸楊可不讚同,“皇上這話說的,若是他們不想回來,臣也不能強製不是。”
趙燁輕笑著搖頭,“愛卿說得倒是,隻不過他們通過之後,朕還得再往下看看。”
答應是一回事,但他也不能拿江山社稷來開玩笑。
陸楊自然明白,“此次考核,就相當於是一次翰林院裏的篩選,皇上對這些新進士有所顧慮也是正常。”
趙燁靠在椅背上,問陸楊是怎麼打算的,為何一定要讓這些新進士也參加。
陸楊笑了笑,眼底黑得純粹,“皇上可能不知,多少人便是在等著這樣的一次機會。”
趙燁盯著陸楊,隨即垂下眼簾,沉思過後,道:“朕知道了,就如你說的辦吧。”
陸楊從乾清宮出來時,關於皇上讓吏部下個月開啟一次考核的事已經傳達到了吏部。
並且以很快的速度傳至朝堂上下。
早朝皇上才說了要懲治周開誠供出的那些人,這會才多久,便說要讓吏部考核翰林院。
其中的道理,誰能想不明白?
待再聽到連那些新進士也能參與後,朝堂有些人便開始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