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按照皇上的意思,都往布袋裏抓了把稻穀放在手心上觀察。
稻穀顆粒飽滿,顏色澄淨,也難怪會有這麼高的產量。
這穀子,說是上等貨也不為過。
白臨看著,沉思後,看向馬才英。
“馬編修,我想問一問,這稻穀是否經過挑選?”
也不怪自家嶽父會這樣問。
陸楊垂眸看著手心上的稻穀,這裏麵沒有一粒是幹癟的。
一畝裏,怎麼說也會有些癟的,就算是經過改良,也不會粒粒都能吃到營養,長得這麼好。
馬才英往前一步,“回白尚書,這些我們隻是簡單篩過,揚風吹了些塵土和癟穀。”
白臨了然點頭,“皇上,這稻穀確實不錯。”
薛濤把手裏的稻穀放回袋裏,看向皇上,也道:“皇上,看來靖朝百姓以後,可是不用愁每年田裏的收成了。”
趙燁臉上的笑意深了些,“薛尚書說得對,確實不用愁了。”
他轉身看向於喜先前離開的方向,見有人影正往這邊走來,心裏也是明白,該是道明的時候了。
他看了眼陸楊,隨即看向周圍,“朕先前收到各處莊子派人送來的喜報。”
“土豆,番薯,玉米,它們的收成都不錯,產量與這稻種相比,並不差。”
眾人皆是一驚,還未消化皇上的話,就看到於公公帶人過來了。
這些人手上都端著東西,正是皇上先前說的那三樣。
土豆,番薯和玉米。
於喜帶人在一旁站定,沒有皇上的吩咐,他並沒有進行下一步的安排。
眾人的視線在那三人端著的托盤上來回巡視。
若是這三樣真像皇上說的那樣,產量也高,那以後,他們就真是不愁沒吃的了。
趙燁在眾人沉思時,走上去坐了下來。
而陸楊也跟著薛濤他們回了自己的位置站定。
他知道,皇上先前與他說的,終是要來了。
趙燁看著底下,不怒自威。
“朕相信,你們肯定知道這些東西是什麼時候運到朕這邊的,朕當初隻是讓人把它們按照一般儲藏方法收好,到了現在,還是保持著這般模樣。”
於喜正帶著人往隊列中走動,確保每一個官員都能看到托盤上的東西。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這又聽又看,威力更是加倍。
算起最早運過來的土豆,那也差不多有兩個月了。
可看著托盤上的土豆,卻好像隻是表皮上的泥土幹了,裏麵的,還是那麼新鮮。
托盤上的土豆和番薯,都是放著一個完整的,和一個切開一半的。
這樣既能看到外麵的情況,也能看到內裏的果肉變化。
再看那玉米,黃色白色的皆是沒有變化,有人詢問於喜意見,待其同意後伸手摸過。
玉米是幹的,樣子維持著跟先前摘下來的時候差不多,看著還是新鮮。
眾人看過之後,便也明白了皇上想表達的意思。
這三種東西,能放很久。
具體多久不知道,但照這個樣子看,若是保存得當,半年說不準也是可以的。
想到這,眾人麵色皆是凝重起來。
趙燁看著,道出他們心裏的想法。
“它們雖說不及稻穀好,但在天災突臨時,它們往往能發揮極為重要的作用。”
“有它們在,起碼我靖朝的子民,便不會餓著肚子,不會易子而食!”
眾人神色複雜,低頭順著皇上的話進行深思。
越往下想,便越是震驚。
趙燁見差不多了,便道:“你們知道,這航海一事是誰提的嗎?”
白臨眉眼一動,便見身旁有人站了出來。
正是薛濤。
“回皇上,是陸尚書提的。”
此事朝廷上下皆是知曉的。
不少人不明白皇上為何要提起此事。
薛濤心裏有所猜測,皇上這是打算把陸楊以前的功勞,都拿出來遛一遛了。
不管他猜得對不對,站出來回答皇上的問題,順著皇上的意思回話,準不會出錯。
趙燁滿意地看了眼薛濤,隨即又移開視線,望向某處。
“想必你們也知道,陸尚書此前給朕獻過一份地圖,而陳將軍他們出行的航海路線,便是陸尚書跟朕提議的。”
他眼神深沉地看向托盤上的東西,語氣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