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子勒鯗也是記載在隨園食單的一道菜式。
鯗就是魚幹的意思。
據說這個字是吳王夫差的父親闔閭所發明。
鰳魚作為海中最鮮的魚之一,曬幹之後還要比新鮮的時候更加美味。
於是鰳魚幹就有了鯗魚的美稱。
夏季醃製鰳鯗,吃鰳鯗是江南地區的傳統習俗。
鰳魚產卵期時,味道最為鮮美。
因此帶子鰳鯗的味道最佳。
處理幹淨的鯗魚需要在清水中浸泡一天一夜,去除多餘的鹹味。
浸泡好之後,用廚房紙吸取魚身上殘留的水分。
接著放在烈日下曬幹。
如果鯗魚不夠幹,風味會大打折扣。
這兩個步驟,洛珈都已經提前完成。
接著就是處理另外一樣重要食材蝦籽。
蝦籽其實是隻有夏季能夠享受到的美味。
不過洛珈有係統傍身,自然是無需擔心食材欠缺的問題。
將蝦籽反複過濾掉雜質,清洗幹淨。
然後用紗布包裹著,擠掉多餘的水分。
在蝦籽上麵放上蔥結,薑片,淋上料酒,上鍋進行蒸製。
蒸熟後,再放進熱鍋中焙幹水分。
在這一過程中,蝦籽的顏色逐漸變得金燦燦。
並且還散發著鮮香誘人的氣味。
平底鍋下豬油化開,放入鰳鯗慢慢煎香。
把一麵煎成金黃,魚頭魚尾都不能錯漏。
另一麵無需煎製,直接可以出鍋,放入準備好,鋪著蔥白薑片的盤子上麵。
然後往未曾煎製的另一麵上麵,鋪上滿滿的蝦籽。
再撒上一些白糖,借此提鮮,也起到了再次去鹹的作用。
下一步,放入蒸鍋當中,蒸製一個小時。
趁著蝦子勒鯗蒸製的時候,洛珈刻不停緩的開始了下一道菜的製作。
下一道菜名為蟹釀橙,是南宋時期就有的一道菜。
曾一度失傳,索性被人給從古籍當中複活。
先將需要用到的大閘蟹放蒸籠當中進行蒸製。
再取來適量的鮮橙,從頂部開蓋,雕出漂亮的花紋。
濃鬱的橙香,甚是好聞。
接著將內部的果肉分離出來。
過程中,手法一定要小心注意,避免將橙皮給破壞。
宋代人流行用橙子來給螃蟹去腥。
大閘蟹蒸熟後,細心的拆出蟹肉,蟹膏,蟹黃。
盡量保留蟹肉的完整性,確保口感能更加的豐富。
接著準備調料,薑絲,玫瑰米醋還有酒釀。
起鍋燒油,將蟹黃下鍋,煸炒出油。
再放蟹肉進去,一塊進行翻炒。
加入酒釀,翻炒多幾下,倒入橙肉與橙汁繼續翻炒。
接著加上一勺玫瑰米醋,提鮮增香去腥。
最後再添加適量的食鹽。
就可以起鍋,裝入之前挖空果肉的橙殼當中。
蓋上橙蓋,入蒸屜蒸製二十分鍾。
看了下時間,洛珈將下一道菜的食材給取了過來。
下一道菜,洛珈準備製作一道不放辣椒卻能吃出麻辣鮮香的川炒雞。
將花椒與胡椒粒一塊倒入鍋中炒香。
接著與生薑還有幹薑一塊磨碎備用。
接著將整雞給洗淨切塊備用。
鍋中下入豬油化開,將雞肉倒入鍋中快速翻炒。
炒到雞肉變色,加入蔥絲,食鹽,繼續翻炒。
直到雞肉七分熟的時候,加入豆瓣醬,剛剛磨碎的香料,川椒,茴香,適量的花雕,清水。
翻炒幾下,蓋上蓋子燜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