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要用專門的廚具,堂堂軋鋼廠都買不了?
還得從外麵去借!
食堂的工友們感覺太新鮮了,紛紛圍上來看熱鬧。
原來的廚師班長劉孝堂和他的親傳弟子黃師傅,也興致勃勃地看熱鬧。
林幹事一邊讓人搬東西小心點,一邊神秘地對何雨柱道:“這套東西,還是李副廠長請動部裏的一位領導,親自出麵去借的。”
“可是從西七樓借來的?”何雨柱驚喜地問道。
林幹事稱讚何雨柱:“還得是你何師傅!專業,懂行。正是從四九飯店西七樓借來的。”
那可是從譚家菜的傳人那裏借來的,何雨柱覺得自己今天太幸運了。
劉孝堂聽說做菜還驚動了部裏的領導,他覺得退休之前,必須借這機會開開眼界。
等工友們各回各崗幹活去了,他找到何雨柱。
滿臉興奮地道:“何師傅,今天下午,我給你打下手,如何?”
這,何雨柱哪裏擔當得起?
連忙推辭道:“哎喲,別別!”
劉孝堂卻不想失去這個機會:“何師傅,我就想見識見識譚家菜。早聞其名,不會做,看看總是好的。”
見對方是真心的,何雨柱便一口應承下來。
“那好,我就不客氣了。
今天打下手,還真得是熟手才行。
劉師傅,您讓黃師傅也一起跟著過來吧!”
黃師傅又不調走,誰願意離開一食堂這個寶地呢?
畢竟因為升任班長,兩人之間是有些尷尬的。
借這個機會,拉近與黃師傅的關係,解開心結,挺好的。
劉孝堂眼睛都有些濕潤了,連連點頭:“好!需要我們做什麼,何師傅隻管安排就行。”
午飯的大鍋飯做好之後,何雨柱指揮一些學徒、雜工去打飯菜。
他自己帶著人馬就開始準備下午的宴席。
劉孝堂和黃師傅,還有其他幾位今天下午要幫廚的人全部集合。
何雨柱把今天下午的菜譜先告訴大家。
“川菜四道。
東坡肘子、豆瓣鯽魚、香幹回鍋肉,再加麻婆豆腐。”
“譚家菜兩道。
「草菇蒸雞」和「柴把鴨」。
我這雞、鴨、魚、肉就樣樣俱全了。”
“另外加一道家常菜的三鮮湯。”
這樣說完,劉孝堂和黃師傅心中有底了,何雨柱就把所有的工作分別按照時間長短給安排出去了。
他自己親自參與譚家菜的準備工作,有些需要泡發的幹貨,上午就開始準備了。
做菜時,主要是做譚家菜時,就把劉孝堂和黃師傅帶在身邊。
告訴他們譚家菜的曆史,和理念。
聽他講完,大家才明白,為什麼這個發展才一百多年的菜係,會在四九城裏大受歡迎。
主要是受到上流社會人士的歡迎,所以被稱為官家菜。
平常老百姓連這些食材都沒法配齊,別說沒錢,有錢都不一定能買齊。
何況很多工序都需要用到專門的器皿和廚具?
……
下午六點多鍾,經過一個大班子一下午的忙碌,菜終於準備完成。
客人們已經到齊,劉嵐去打探過了。
廠裏隻有楊廠長、李副廠長兩位廠領導參加,還拉了一位保衛科長陳金山幫忙陪酒。
另外請了三位嘉賓。
一位部裏的領導,專門來品嚐譚家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