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耀坐上龍椅,發出第一句政令。
“經淩大人舉薦,朕正式升陶然婷為大司農,即日起任。”
“陛下聖明。”
轉眼間,登基的日子到了。
皇帝、皇後攜手並進,光彩照人。
普天同慶,大赦天下。
“朕宣布,舊地賦稅由十抽五變成十抽三,但凡新開荒出來的地,可免稅三年。”
眾大臣一聽,覺得離譜。
“陛下,南北兩邊戰事吃緊,如此一來,糧食能夠吃嗎?”
司馬耀自信一笑,“這就得問大司農了。”
陶然婷微笑躬身,“今年早稻的產量已經出來了,農戶穩定增收,即使減稅,也比原來交得多。”
“前線的供給完全不成問題,百姓還有多多的餘糧。”
大臣這才定了心,又驚訝於這占城稻的威力,竟然真的可以讓百姓吃飽。
“你說的三千斤到底是如何做出來的,我很想知道。”司馬耀突然問起。
陶然婷怔了怔,“如今能穩定在三百斤已經很好了,還需要時間改良。”
“哼,又是這一套,吹上天的三千斤,現在隻能做三百斤,就為了博個好官位?”一大人毫不客氣地說。
農部那幾個人偷偷看向陶然婷,心裏暗笑,大司農哪有這麼好當。
“就是,你倒說出具體做法,好讓陛下有個底,別整這些虛的。”另一大人跟著起哄。
陶然婷瞥他一眼,淡然的看回司馬耀,“方法自然是有的,需要找到一株稗子,它無法自動繁殖,可找它……非常困難。”
“野草啊?哈哈,陶大人太可笑了,用一棵當穀子養?當我們不識五穀?”
眾大臣無盡的嘲諷,實在是太天方夜譚了。
“稗子本身就是水稻的祖先,它擁有現在水稻沒有的優勢。”
陶然婷白了他一眼,想要繼續解釋,可這株野敗是現代團隊曆盡千辛萬苦,還得配合各種精密儀器才發現的。
現在空口說,他們肯定聽不懂。
“臣隻敢說,三千斤現在做不到,但淩大人有句話說的好,現在種不出來,以後肯定可以,這一代種不出來,下一代下下一代肯定可以……總有一天能實現。”
“胖子都是一口一口吃出來的,雜交稻從未停止過增產,這點諸位是有目共睹的。”
這下,嘲笑的聲音才降了下去。
司馬耀卻很激動,“如此說來,找到這株稗子就可以研究出三千斤了?”
“臣不敢保證,但堅持研究,肯定會有收獲。”
“好,朕信你,從即日起,朕專門派一拔人幫你找這棵稗草。”
“謝陛下。”
下朝後,淩宇聽說野草可以用來培育雜交稻,驚呆了。
可細想想,稗子和水稻長得非常像,確實是同宗一脈。
他混沌的眼睛裏閃出亮晶晶光芒,“我沒看錯人,哎,我研究了這麼多年都沒能想到稗子,奇人。”
自從她當了官,建康大街小巷都在傳她的故事。
每次農部有什麼新告示,百姓都說陶大司農又來“送雨”了。
雨在旱季無比珍貴。
“百姓對你很認可,我都有點妒忌了。”謝均調侃道。
“建康的女眷對你也頗為喜愛啊。”陶陰陽怪氣地說。
“我對她們可沒什麼想法,你別多想。”
陶然婷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兩人來到淩宇家,淩宇強撐著非要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