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來。”他虛弱地向她招呼著。
陶然婷快步到他床邊,下人拿一把椅子過來,她驚了驚。
看了看屋裏的東西,保守的淩大人也換上桌椅了。
“你說的用稗草和水稻雜交可是真的?”
“是……您身子這麼差,還是多休息為好,水稻的事您別操心了。”
她坐下來,心疼地撫了撫他的背。
淩宇笑笑,不以為意,“我本就老了,無所謂,可是南國不能倒,水稻一定要看好。”
“是不是找到那株不會生育的稗子,三千斤就可以實現?”
陶然婷猶豫幾下,“難……如果運氣好的話,也許可以吧。”
淩宇拉過她的手,語重心長地說,“隻要有一絲希望就不要放棄,答應我,無論如何也要找到那株稗子……”
說完,猛烈地咳嗽起來。
陶然婷忙拍他的背,“您好好休息,水稻的事我會盡力的。”
給了他一個希望,倒讓他日夜操勞,哎。
泰安郡主府終於落成,披燈掛彩、高朋滿座。
“陛下來了。”
眾人齊跪,司馬耀輕輕抬手,“平身吧。”
“陛下怎麼有空來?”陶然婷問。
司馬耀神秘一笑,“朕給你帶來了好消息。”
眼神瞟了瞟身邊的太監,太監會意,讓後麵的大臣進來。
眾人目光聚到大臣身上。
“念。”
“是。”
那大臣打開一卷文書,大聲說,“本季度水稻產量稟告,吳光郡一百二十萬石,納稅十萬石,廣陵郡一百一十萬石,納稅十萬石……廬江郡二百萬石,納稅十二萬石,宣城郡一百九十萬石,納稅三十萬石。”
“其中廬江郡、宣城郡最為偏僻,產量最高,納稅也最多,完畢。”
在場的大臣驚呆了,從未見過一個郡能產這麼多糧食,還一次性納完稅。
“廬江和宣城最為幹旱,又沒有接上龜口的水流,卻產糧最多,都是泰安郡主之功。”
司馬耀向陶然婷投去讚賞的目光,她忙跪下,“是百姓們種得好。”
她也沒想到占城稻能收成這麼好。
“你就別謙虛了,朕相信,雜交稻定然不會讓朕失望,對否。”
“是。”
“很多百姓都在緊跟你的腳步,每次告示一出,都爭著改良,產量才會這樣好。”
府門外響起一陣騷動。
司馬耀疑惑地看向門口,一宮人跑過來,“陛下,好多百姓圍在外麵,說要見泰安郡主。”
“為何?”
“他們,他們求陛下給泰安郡主立廟。”
眾人嘩然,一大臣說,“我朝並未有為女子立廟的先例,恐怕不妥。”
“是啊陛下,大司農縱然做了些事,立廟過於重大了。”
司馬耀臉色沉了下來,轉身看著他們兩個。
“李大人,張大人,你們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政績?”
“朕記得當初讓你們給流民區建幾個棚,你們弄了三個月……”
聽到這,兩位大人瞬間羞紅了臉。
“泰安郡主隻肖三年,便讓百姓吃飽,還整頓了朝廷所有部門,如今個個部門都做出了前所未有的政績,處理政務的效率大大提高。”
“你們若還有異議,不妨再聽聽。”
“來人。”
又跑進來一個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