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隻有睜開眼睛,才能脫離危險(2)(2 / 2)

做你害怕的事情

怎樣才能有效地克服恐懼呢?天才教育家塞德茲的觀點和經驗值得借鑒,那就是:越是害怕的東西越是要多接觸。

塞德茲原是俄國人,青年時代留學美國哈佛大學,師從美國心理學之父詹姆斯博士,由於才華出眾,受到賞識。他認為,天才也是人,與其說是由先天的遺傳、稟賦等因素所決定,不如說是由後天的環境影響和教育等因素所決定。在這種觀念下,他將自己的兒子培養成了天才,11歲就考入了哈佛大學,並最終獲得了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

根據教育兒子的感悟,他寫成了《俗物與天才》一書。此書在當時和後世獲得了巨大的反響,被一代一代的父母奉為教育孩子的聖經。

塞德茲為了讓兒子的身體得到良好的鍛煉,也為了讓他多一種娛樂活動,塞德茲在院子裏專門安放了一個秋千。雖然蕩秋千是大多數孩子喜愛的一項運動,但把它安放好之後才發現小塞德茲很害怕。

當塞德茲第一次將他抱到秋千的踏板上時,小塞德茲嚇得哭了起來。

“不,不。”小塞德茲站在踏板上緊緊地抓住繩子,他的動作狼狽極了,不停地哀求爸爸把他放下來。

“這沒有什麼,很多孩子都會玩,你不用害怕。”塞德茲一邊說一邊將他穩穩地扶住。

“爸爸,我不想玩這個,我會摔下去的。”小塞德茲哭著說道。

“你不會摔下來的。隻要抓住繩子,這是很安全的。”

“不,我害怕。”兒子仍堅持。

見到他那害怕的樣子,塞德茲知道再勸說也沒有用,便把他抱了下來。

“這樣吧,爸爸先給你作個示範。等你見到爸爸玩得很高興的時候,你一定會改變主意。”說完,塞德茲就上了秋千開始搖蕩起來。

“爸爸,你真行!”見爸爸在秋千上蕩得很高很高,小塞德茲高聲歡呼起來。

“好吧,可是我不要蕩得那麼高。”兒子終於同意試一下。

這一次,兒子仍然很害怕,但他畢竟有了一個開始。他站在秋千的踏板上扭來扭去,樣子難看極了。不僅如此,他幾乎沒有把秋千蕩起來。

這時,女傭萊依小姐走了過來。她見到小塞德茲的模樣頓時大笑起來:“威廉,你是在蕩秋千嗎?怎麼一點也不像呀?”

“不,萊依小姐,你不應該這樣說,威廉做得很好。”聽見萊依小姐那樣說,塞德茲擔心會由此而打擊小塞德茲的自信心,連忙出聲製止了她。

萊依小姐是個很機靈的人,她立刻明白塞德茲的意思,連忙說道:“哦,你忘了,在我第一次蕩秋千時還不如威廉呢。”

“是嗎?”兒子聽見萊依小姐這樣說,便立刻來了精神,用力在秋千上搖蕩了幾下。

“是這樣的,據我所知,每個人第一次蕩秋千時都害怕,站在那裏根本不敢晃動。你比我好多了,我相信用不了幾天你就會蕩得很高很高。”

“真的?!”小塞德茲聽見爸爸和萊依小姐都這樣說,恐懼感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

第二天,塞德茲下班後回家,還沒有走近住處便聽到花園中傳來的歡笑聲。小塞德茲和萊依小姐正在高興地蕩著秋千。

這件事足以證明,孩子的恐懼心理在很大的程度上來源於沒有接觸過害怕的陌生東西,頭腦裏缺乏自信心。隻要通過接觸害怕的陌生東西,建立起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感覺,那可惡的恐懼心理自然會消失掉。

假如在小塞德茲第一次上秋千時表現出恐懼的時候,爸爸沒有鼓勵他而是打擊他,說他太笨或太膽小,那麼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恐懼是由於對陌生的東西產生的害怕心理帶來的。為了消除恐懼,就必須消除陌生,越是害怕的東西越是要多接觸。具體的做法是:

首先,應該認真了解自己究竟害怕哪些事物或情境,設想出幾種令你產生這種恐懼感的情境,按照恐懼的輕重程度排列成序。

如一個怕見異性的人所列出的想象情境可能是這樣的:①在社交場合,走向一位相識的異性,並和他打招呼。②在休息室,碰到一位認識的異性,和他一起喝茶聊天。③我說話時,我認識的一位異性盯著我,好像不以為然。④工作時,一位異性同事不滿地批評我。⑤辦公室裏,異性老板與我討論我應改進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