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丁曉光和梅曉旭相識於同學考取大學的慶功宴上。丁曉光那個同學叫王異,由於家境殷實,大家一直叫他王子。王子是土豪二代,但是和一般土豪二代相比,這家夥成績竟然也還不錯,可能這就是新時代的土豪二代吧,不僅有錢,而且還努力。窮人家的孩子還隻是在想著如何魚躍龍門,富人家的孩子已經在想著如何進一步逾越豪門。
王子是個複讀生,按理來說複讀生是應該在專門的複讀班裏讀書的,但是王子的父母覺得傳出去有失體麵,於是還是通過關係,讓王子進了應屆生最好的班級。其實王子第一年考得不算差,上了武漢某大學,也是個一本,但是王子本人對自己的成績不甚滿意,於是有意複讀,他爸媽覺得既然兒子胸懷大誌,那就再讀一年,反正也不差錢,隻要兒子願意,讀到老都不是個事。再說了隻考個武漢某大學,實在是不符合自家豪紳這一身份,於是全力支持兒子複讀。王子複讀後考上了中國某大學,王父王母甚是欣喜,在他們看來,自己的兒子就是卓越,複讀後更上了幾層樓,這大學一定要看名字的,這冠名“中國”的一定比“武漢”的厲害。於是,王父王母大擺慶功宴,與親朋好友同樂。
王子的入學慶功宴是在他家開的休閑農莊裏舉行的。王子把他的小學、初中、高中、應屆和複讀的同學凡是能聯係到的都請了個遍。大把大把的同學還能聯係上,這也說明王子不僅學業上進,社交上也是有牛逼症的。作為王子高中複讀時的同學兼同桌,丁曉光理所當然地出現在了宴會的現場。宴席上梅曉旭就坐在丁曉光旁邊,二人由此結識。
在交流過程中丁曉光得知梅曉旭是王子的初中同學,現在已經在J大讀了一年大學,丁曉光突然想起來,自己也是被J大剛剛錄取,頓覺驚喜無限。
宴席過後,安排娛樂活動。有的人待在莊上垂釣,有的人觀看飛禽走獸,有的人圍圈打牌,有的人上山拜佛。丁曉光見梅曉旭加入了上山觀光的行列,立即放棄了搓麻將,也隨她們一行上山去了。一路上丁曉光都試圖靠近她,但都被她邊上的幾個女同學給擠到一邊去了。
山莊後麵有個廟,正是因為有此廟,王子家的山莊才顯得開的很妙。通常是達官顯貴上山虔心拜完佛,下到山莊就胡吃海喝。正所謂是,入了佛門修善心,出了寺廟娛聲色。雖是不一,但也符合人性。佛祖在心中,祈的是平安,禱的是財氣,求的是官運,平日還是要做個盡食人間煙火的俗人的。畢竟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若是求己不行,又求人不成,那就隻能求神拜佛了。畢竟是個人,心裏總得有點信念,管它是什麼。人性大抵如此。正是因為通識了人性,遍識了人脈,王子的父親才把山莊開在了這座山的山脈,自此王家的經濟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脈,日進鬥金,王子在十六歲那年才知道自己是這座十八線開外小城市裏的富二代,難能可貴的是,他並沒有因此而墮落成酒囊飯袋。
終於要與寺廟相遇,這倒是圓了丁曉光從小到大久懸未遂的一個夢。
丁曉光小時候想過去少林寺習武,因為在電視裏看到那幫和尚老牛逼了,壞人拿刀他們隻用拿棍,而且每次拿刀的壞人最後都會被拿棍的和尚打得稀裏嘩啦,滿地找牙,鬼哭狼嚎,跪地求饒。壞人得到懲治,正義得以伸張。即使一開始壞人幹掉了一些武藝平平的和尚甲乙丙丁,但結果一定是有個更牛逼的最後成為佛門代表人物的和尚幹掉了所有壞人,正義還是要被伸張。但是那時的丁曉光並不知道少林寺在哪,他琢磨著電視裏老和尚經常對小和尚說的一句話“下山化緣去吧”,由此反推少林寺肯定在山上,於是他把村裏的幾座山爬了個遍,但並未發現少林寺的蹤影。
即便如此,丁曉光也並沒有氣餒,後來他把鄰村的山也搜尋了個遍,依舊未見少林寺的蹤影。不僅搜尋未果,而且還被蛇給吻了一口,為此丁曉光十分受打擊。尋找少林寺的那些年,丁曉光連自己的未來都構思好了:先上少林拜師習武,待到術已學成便告別師父及諸位師兄弟還俗下山闖蕩江湖,然後走遍大江南北五湖四海打抱不平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行俠仗義主持公道為民除害救死扶傷順便當個武林盟主玩玩玩膩了然後回到家鄉做個鄉紳大佬保一方平安。但是,尋少林寺未果致使丁曉光的願望直接被扼殺在搖籃裏。為此,丁曉光失落了好多年。
一想到小時候尋找少林寺未果反招蛇咬的那般場景,丁曉光心裏默默笑了笑。這次上山入廟謁佛,雖能圓夢,但丁曉光倒也不是十分興奮,因為有些夢想一旦過了某個點,就再也撿不起來了,即使勉強撿起來,也是味同嚼蠟,乏善可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