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班主任曾“教導”我們:同班同學不要談戀愛,因為同齡的男女結婚,丈夫會比妻子早走七年,所以女人應該找一個比自己小七歲的男人結婚,才能真正白頭偕老。這個似乎玩笑的忠告,卻反映著殘酷的現實。
當今社會,大學生沒有畢業就已經失業,人們的生存壓力可想而知。從生理與心理的適應能力來說,女人如水,柔韌自如,男人如鋼,寧折不彎。女人到了國外,最先知道要什麼、舍什麼,衣食住行上,都比男人適應得快。比如,女人可以邊打電話邊做家務,男人隻能專注做好他手上的一件事情;女人從小就喜歡家長裏短的交往,很早練就了一套高超的交流溝通能力,男人則往往不把微小細密的情感溝通放在心上。所以,不管社會如何變化,女人的特質決定了她始終能在現實中如魚得水,就算有壓力也排解有道。
男人是鋼鐵鑄造,女人卻由水組成,水可以千姿百態,在什麼容器裏就是什麼形狀,這樣的特質恰恰適應了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而男人特質中的仗義、豪氣、剛毅,反而使他們在腦力拚搏勝過體力拚搏的世紀裏處處碰壁,而且正是因為那份強硬的固執,讓男人過早崩潰、斷裂。
不知下麵一段發生在北大學生食堂的對話是否會令你有所感悟。EMBA(企業老板管理學習班)的三位女士,圍坐在飯桌前,一邊匆忙地吃午飯,一邊即興討論問題,根本未顧及到周圍的眼光。突然,一位陌生人插進來問:
“看你們的歲數不像我們學生?”
“是嗎?可我們是學生呀!”
“我指的是本科生,噢,想起來了,你們是不是那個上課還有點心吃的學習班的學生?”點心?三位學員明白了,也許他指的是那些校方給他們臨時充饑備用的餅幹、咖啡、茶吧。
“你們付的學費不便宜吧?”三位女士微微地點了點頭。
“現在競爭這麼殘酷,我們男的在外做事已經夠累了,你們女人還來摻和什麼?為什麼你們不能安心做個家庭主婦,在家裏聽聽音樂、看看書、養養花呢?”
三位學員相視苦笑,因為下午還有課,她們站起身,離開了這位突然闖進來的陌生人。臨別之際,一位學員直言對這位男生說:“我看你像個新生。”
“你們怎麼知道的?”陌生人緊張起來。
女士淡淡地說:“如果真找個那樣的太太在家裏養著,你不覺得會活得更累嗎?”
結語
男人都不是好東西?
“男人都不是好東西”的說法,已經在無數場合下,被無數女人說過。聽多了,我也記住了。麵對著眼前的男士,我也用了同樣的字眼。唯一不同的是,我加了一句:“除了你之外,男人都不是好東西!”哪裏想到,這句善意的表白,被他當眾反駁回來:“難道我不是男人嗎?既然是男人,我也不該是什麼好東西啊!”
如果我對你們說,我的丈夫是全世界最好的男人,你們一定會嘲笑我。其實我談的是我個人的感覺——盡管他是我20多年婚姻曆程的唯一丈夫,而問題也就出在這裏。如果說世界上有十億的異性存在,一個人充其量不過是與十億分之一的男士談戀愛。如果遇到了“好”男人,你會很容易把天下男人都看成“好”人;如果遇到的是“壞”男人,哪怕是隻遇上了一次,你也會推而廣之,認為天下男人都不是什麼“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