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體檢無明顯異常,基礎體溫雙相,但在經期才逐漸下降;子宮內膜病理變化提示不規則脫落,主要表現在月經5~6d時,仍有部分子宮內膜成分泌反應。
(4)月經中期出血:出血發生於月經中期,即為接近排卵期出血,可伴有中期腹痛,出血量少,一般為3~4d,最長1周。
體檢宮頸和陰道無出血點或贅生物;基礎體溫呈雙相;內膜呈早期分泌期,部分可為晚期增生期。
(二)鑒別診斷
排除生殖道局部病變或全身性疾病所導致的生殖道出血,尤其是陰道或宮頸惡性腫瘤、黏膜下肌瘤和滋養細胞腫瘤。子宮內膜癌容易誤診,應注意鑒別。
1.全身性疾病
(1)血液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均可伴月經過多症狀,是血液病出血傾向表現。通過血液學相關檢查可鑒別。
(2)肝髒病:肝功損害嚴重者,可影響雌激素代謝,使月經過多或持續延長。肝病患者引起凝血功能障礙時,更加重月經過多症狀,通過肝病患者的全身症狀、體征、肝功能測定及B超檢查多可鑒別。
(3)甲狀腺、腎上腺等內分泌疾患:通過旁分泌作用,直接或間接反饋作用於性腺,引起月經過多。若患者肥胖或消瘦、畏寒、乏力,應測定血T3、T4、尿17酮、17羥類固醇等,排除有關內分泌疾病。
2.異常妊娠或妊娠合並症
(1)早期妊娠出血:流產、異位妊娠、葡萄胎均有停經,早孕反應,繼之出血,宮外孕破裂時有劇烈腹痛及內出血體征,早孕試驗陽性,通過婦檢及B超鑒別。
(2)胎盤殘留:近期有流產或分娩史,此後出血斷續不淨,子宮增大,宮口鬆,清宮時可刮出胎盤組織,刮出物應送病理檢查。
3.生殖道感染
(1)子宮內膜炎或子宮肌炎:多發生在流產、產後或子宮內操作後,急性者出現子宮不規則出血,陰道分泌物增多有臭味;發展為子宮肌炎時伴有下腹疼痛、發熱,慢性子宮內膜炎症狀不明顯,常因月經失調行診刮而確診。
(2)子宮內膜息肉:可引起月經過多或不規則出血,也可無症狀。通過B超及診刮或宮腔鏡可診斷。
4.生殖道腫瘤
子宮肌瘤尤其黏膜下腫瘤易與功能性子宮出血混淆,可通過宮腔鏡鑒別;對絨毛膜癌,必須提高警惕,檢查血HCG等防止誤診。圍絕經期婦女宮頸癌和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上升,絕經後出血應作宮頸刮片、分段診刮、陰道鏡、宮腔鏡等檢查。
5.性激素類藥物使用不當
疑為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要詳細詢問性激素應用情況,注意用藥時間、劑量及其與出血的關係,鑒別藥物引起的撤退性出血或突破性出血。
【治療】
(一)中醫辨證治療
1.血熱證
主症:經血非時而下,量多色紅或淋瀝不斷,質黏稠,頭暈心煩,渴喜冷飲。舌紅苔黃,脈滑數。
治法:清熱涼血,固衝止血。
方藥:清熱固經湯。
生地黃、地骨皮、黃芩、梔子、地榆各15g,龜板、牡蠣各12g,藕節、棕櫚炭各10g,甘草6g。
加減:若胸脅脹痛,心煩易怒,胸悶善太息,舌紅苔黃,脈弦數等症,屬肝鬱化火,易平肝清熱止血,方用丹梔逍遙散加香附,蒲黃以調氣止血。
2.血瘀證
主症:經血非時而下,或多或少,淋瀝不斷,紫黯有塊,少腹疼痛拒按。舌質紫黯或有瘀點,脈澀或弦。
治法:活血祛瘀,固衝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