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貫與蔡京結交,推薦被貶職的蔡京為皇家搜購書畫,使蔡京受到宋徽宗賞識,得以複官,後做了宰相。而童貫又因蔡京之力飛黃騰達,進而掌握軍權。1111年,童貫進檢校太尉,宋徽宗命他出使遼朝的燕京。童貫使遼見到契丹人的腐敗,乃產生與金人結盟攻遼的念頭。童貫返回宋朝,迅速升遷,先是以太尉為陝西、河東、河北宣撫使,接著又命為開府儀同三司,簽書樞密院河西、河北兩房,領樞密院事、更九鎮、太傅、涇國公。1120年,童貫受命領軍鎮壓方臘農民起義,後來以功進為太師。1122年,金人已陷東京、上京、中京三道,宋朝決心北伐,但皆以失敗告終。宋朝以歲幣輸銀從金人手中換回燕京空城,建立燕山府。宋徽宗認為童貫立下了大功,命其為燕山府宣撫使,下詔解其節鉞為真三公,加封徐、豫兩國,後又封廣陽郡王。 [16] 1125年,宋欽宗趙桓受禪即位,下詔親征,以童貫為東京留守,童貫不受命反而陪奉上皇徽宗南巡遊蕩。後亂殺無辜,招致諫官等議者蜂起。初貶左衛上將軍,連謫昭化軍節度副使,又放逐英州。放逐途中,宋欽宗下詔數其十大罪狀,命監察禦史張澂循跡追到南雄,立即斬首

童貫少年時在宦官李憲門下。性情乖巧,從做給事宮掖時起,就善於揣度皇帝的意旨,預先做出順承的事。宋徽宗即位,在杭州置金明局,童貫以供奉官的身份主管此事,開始和蔡京交往。蔡京進京任官,得力於童貫。蔡京任相後,讚成攻取青唐,並對皇上說童貫曾十次出使陝右,熟悉那五路的情況與各將帥的才能,竭力推薦他。宋合兵十萬,命王厚為統帥。童貫像李憲那樣為監軍。軍至湟州,恰好宮中失火,宋徽宗下手諭,由驛馬傳達詔令禁止童貫出兵。童貫打開看後就收入靴中。王厚問他為何,童貫答:“陛下希望出兵成功。”竟出兵交戰,收複四州,遷為景福殿使、襄州觀察使,內侍憑資曆任兩使是從童貫開始的。不久,童貫為熙河蘭湟、秦鳳路經略安撫製置使,連續升官至武康軍節度使。討伐溪哥臧征,收複積石軍、洮州,被加官為檢校司空。童貫恃功而驕橫跋扈,選拔將領官吏,都直接奏明宋徽宗,完全撇開政府,這就漸漸違背了蔡京的意願。宋徽宗又拜他為開府儀同三司,蔡京說:“使相的官職怎能授給宦官?”不奉行詔命。

政和元年(1111年),童貫被封為檢校太尉,出使契丹。有人說:“用宦官為使臣,難道國家沒人了嗎?”皇上說:“契丹聽說童貫打敗羌人,因此想見他,以他為使臣,察看敵國,也是良策。”童貫使遼回來,權勢更大,握有朝廷內外軍政大權。於是請求出兵進駐夏國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