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熙二年(985年)二月,李繼遷用張浦計,使之詐降曹光實,約期在葭蘆川受降,設伏殲之。至受降日,繼遷親迎,引曹光實中伏擒殺,並殲其從騎,襲取銀州。 [138] 李繼遷占領銀州後,部下推舉繼遷為定難節度西平王。 [139] 李繼遷乘勝進軍,攻克會州(治所在今甘肅靖遠)、三族砦(今陝西米脂西)。四月,李繼遷軍在濁輪川(今陝西神木北)和宋王侁率領的援軍遭遇,繼遷軍大敗,死傷五千餘,部下將領、親屬或戰死、被俘,或降宋。 [140] 繼遷殘部不敢返回銀州,徑投夏州黨項部落。又一次陷入困境後,李繼遷與部下合謀與遼結盟,欲借契丹耶律氏的力量對付宋朝,以圖恢複大業。當雍熙三年(遼統和四年,986年)二月,遼聖宗耶律隆緒授李繼遷定難軍節度使、都督夏州諸軍事。繼遷又請婚於遼,遼以宗室耶律襄之女封義成公主嫁給繼遷。夏遼聯盟成立。 [141] 雍熙四年(987年)二月,繼遷攻夏州,敗宋軍於王庭鎮,進圍州城。 [142] 又配合遼軍,不斷襲擊宋西北邊境。宋以屢次用兵失敗,疑李繼捧泄露朝中機密,出繼捧為崇信軍節度使;繼徙陝西路威德軍節度使。端拱元年(988年)五月,采用宰相趙普“以夷製夷”的策略,重新起用李繼捧為定難軍節度使及銀、夏、綏、宥、靜等州觀察處置押蕃落使,賜姓名趙保忠,回鎮夏州,令其招撫繼遷。 [143] 李繼捧回到夏州,與李繼遷通款,繼遷則通過繼捧與宋虛與周旋。淳化元年(990年)十月,繼遷攻夏州,獲勝,並向遼報捷,時遼與宋戰於徐河失利,為促繼遷進兵,乃於十二月,晉封繼遷為夏國王。 [144] 二年八月,遣使以收複銀、綏二州告遼,上宋所頒敕命,並屯兵王庭鎮,伺機再複夏州。九月,繼遷被繼捧夜襲,敗逃途中,又遭族兵重創,於是又逃入地斤澤。 [145] 至道二年(996年),李繼遷截奪宋軍糧草四十萬,又出大軍包圍靈武城。宋太宗大怒,派五路軍擊夏,皆敗北。宋太宗崩後,宋真宗即位,為息事寧人,割讓夏、綏、銀、宥(陝西靖邊)、靜(陝西米脂)給李繼遷,事實上承認了西夏的獨立地位。 [21] [22] 宋真宗鹹平五年(1002年),李繼遷率諸部落攻陷宋朝重鎮靈州,改名西平府,後又攻取西北重鎮涼州,截斷宋朝與西域的商道,截斷西域向宋朝的入貢,同時禁止西域諸部向宋朝賣馬,嚴重影響了宋朝的國防軍力建設。與吐蕃會盟時,李繼遷遭吐蕃人暗算,被勁弩射傷,後傷重而死,時年42歲。
李德明繼位後,傾力向河西走廊發展,南擊吐蕃,西攻回鶻,大大拓展黨項羌族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