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藏曆是怎麼來的?
據記載,公元前100年以前,藏族就有了自己的曆法,它根據月亮的圓缺來推算日、月、年。幾百年過後,苯教徒已能精確推算出冬至日歸時間,並以此作為一年的初始,形成了節日及各種儀軌。
藏曆的來源有三個方麵,藏族本身的物候曆,從漢區引進的二十四節氣、五行占等,從印度引進的時輪曆和音韻占。
公元7世紀,唐朝文成、金城兩位公主先後入藏成婚結盟,帶來內地的曆法,印度赤尊公主帶來印度曆法。
此後,藏族古曆法與漢曆、印度曆法相結合,到元代時形成了天幹、地支、五行合為一體的獨特的曆法。
28.藏族的天文曆算是怎樣的?
藏族的天文曆算之學是研究日月星辰等天體在宇宙中的分布、運行和宇宙的結構和發展的科學。它在藏族五明學中屬於小五明的“算明”。其中包括天文曆算,也包括卜筮占星的術數。
藏曆在藏族人民的實際生活中應用範圍很廣,如授時、編製曆法、測定方位等。它是高原藏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活動中根據生產和生活的需要,不斷觀察日月星辰、冷暖變化等天象和四時節氣、動植物生長變化等大自然現象,總結和積累實踐經驗並吸收兄弟民族和友邦鄰國的學說而產生發展起來的。
藏族在各大寺院都設有學習曆法的機構,一般稱為時輪紮倉(學院),培養天文曆算方麵的專門人才。
藏族的曆法出版物保持傳統的長條形式,約200頁,發行於我國藏族地區和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等地。由於推算比較準確,實用,深受廣大民眾的歡迎。
29.藏曆年和農曆春節在算法上有什麼異同?
根據藏曆理論,每三十二個半月應閏一個足月,這樣藏曆年與農曆春節的日期就形成了一個特定的“三年循環”,即頭一年相同,第二年差一天,第三年差一個月,然後再循環。
從2009年開始,未來十二年藏曆和公曆、農曆春節對比差異如下:
藏曆 公曆 農曆
土牛年一月一日 2009年2月25日 己醜年二月初一閏三月
鐵虎年一月一日 2010年2月14日 庚寅年正月初一
鐵兔年一月一日閏十一月 2011年3月5日 辛卯年二月初一
水龍年一月一日 2012年2月22日 壬辰年二月初一閏四月
水蛇年一月一日 2013年2月11日 癸巳年正月初二
木馬年一月一日 2014年3月2日 甲午年二月初二閏九月
木羊年一月一日 2015年2月19日 乙未年正月初一
火猴年一月一日閏四月 2016年2月9日 丙申年正月初二
火雞年一月一日 2017年2月27日 丁酉年二月初二閏六月
土狗年一月一日 2018年2月16日 戊戌年正月初一
土豬年一月一日閏正月 2019年2月5日 己亥年正月初一
鐵鼠年一月一日 2020年2月24日 庚子年二月初二閏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