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活佛與高僧(3)(1 / 3)

宗喀巴大師作為一個真誠虔信的佛教徒,認真學習佛教顯密教義,深研佛教哲學,形成了自己的佛學體係;他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造詣,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影響極為深遠,在藏傳佛教界,被譽為“第二佛陀”再世、“偉大的宗喀巴大師”。

58.請介紹第一世班禪額爾德尼

藏曆第六饒迥木牛年,公元1385年,克珠傑降生於烏斯藏江孜拉朵堆雄地方一個官吏家庭。父名貢噶紮西,母名普珍結姆。

幼年時,克珠傑從克珠僧格吉村受沙彌戒,得法名克珠傑·格勒貝桑(意譯“善祥賢”)。後往昂仁、薩迦等寺為僧,從仁達哇學經,信奉薩迦教派,研究相宗。16歲在昂仁,與名師俄洞班欽展開辯論,名噪一時,複從極尊熱巴大師得受顯密諸要。

18歲時,聞宗喀巴大師盛名,特前往拜謁,宗喀巴即為之授大威德灌頂,講說經、律、論三藏。克珠傑欽佩其佛學知識淵博超過世人,遂從宗喀巴大師學法。大師對他也很喜愛,曾讚曰:“小沙彌已得般若,在四方法侶中,喜得大器。”克珠傑在1407年,正式拜宗喀巴大師為師,改宗格魯教派(後來不僅成為宗喀巴八大弟子之一,而且位僅次於賈曹傑,成為宗喀巴大師第二大助手)。他回到後藏任江熱寺堪布,主持創建日沃當金寺。1418年,受江孜上千戶(藏文稱之為大司徒)熱丹袞桑帕之邀請,前往江孜與之共建白居寺。白居寺是漢語稱謂,藏語全稱為“吉祥輪上樂金剛魯希巴壇城儀軌大樂香水海寺”,簡稱“班廓德慶”,意為“吉祥輪大樂寺”。

1419年,宗喀巴大師圓寂。克珠傑為弘揚大師創立的格魯派教法,不遺餘力,做了大量的事情。他經常徒步奔走於衛藏各地,向眾僧宣講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並與逆教徒辯論,為格魯派贏得了聲譽。

宣德六年(1431年),克珠傑47歲時,被迎入甘丹寺,接賈曹傑之後為第三任甘丹赤巴,繼承法位凡8年,親轉法輪,與一世達賴喇嘛根敦珠巴共承宗喀巴大師遺願,改革宗風,“闡明黃教清淨慈悲之旨,調伏外教左道,備受辛勞”。

克珠傑除講經習法外,著有曆法書《無垢光釋大疏》、《因明七論除暗莊嚴注》。為了給宗喀巴大師樹碑立傳,他還著有《宗喀巴大師傳》。在宗教美術方麵他也有一定的造詣,據傳哲蚌寺“布卻珠”殿堂的佛像、“措欽”大殿內的宗喀巴唐卡像,色拉寺“額巴”殿堂的蒼巴佛像、“曲登”殿堂的壁畫等等,均出自於克珠傑的手筆。他還親自塑造了不少佛像。克珠傑的壁畫代表作當推甘丹寺“揚巴堅”經院大牆上的講經圖,所繪人物近百個,造型嚴謹,用筆簡潔,線描挺拔,著色雅致。

自1407年克珠傑師事宗喀巴大師以後,跟隨宗喀巴大師12年,在闡述格魯派教義、製定格魯派的各種法規和學習程序、建立寺院的管理製度等方麵,做了大量的工作。由於賈曹傑和克珠傑作為宗喀巴大師的第一、第二兩大助手,對於創立格魯派起了奠定基礎的作用,因此藏族宗教界把宗喀巴、賈曹傑和克珠傑三人合稱為“師徒三尊”、“父子三尊”,在寺院中有他們的塑像。

公元1438年,克珠傑圓寂於甘丹赤巴任內。在其之後黃教寺院集團形成,建立班禪活佛轉世係統時,他被格魯派上層僧侶追認為一世班禪額爾德尼。

59.請介紹第一世達賴喇嘛

根敦珠巴(1391—1474) 藏傳佛教格魯派大活佛,第一世達賴喇嘛,出生於後藏薩迦縣賽曲河流域的霞堆牧場,祖上是從康區遷來的牧民,姓額爾巴氏,父名官波多吉,母名覺莫南吉,有兄弟4人,排行第三。出生之夜家裏遭土匪搶劫,母親將他藏於大石縫中,然後逃走,次日返回尋找,見小兒平安,有一隻大鳥好似守護在身邊,眾人驚奇。因家產盡失,無法設帳放牧,全家遷至納塘寺附近農村幫工度日。他幼時曾為村民牧羊。7歲時父親去世,他因家貧常穿袈裟到納塘寺向僧眾乞討,受堪布珠巴喜饒喜愛,給他授近事戒,命其在寺內學習讀寫。他聰明穎悟,不久即通梵、藏多種字體的書寫,在寺內教授誦讀和書法。15歲時以珠巴喜饒為師受沙彌戒,起法名為根敦珠巴。從印度僧人僧哈室利學習聲明和《詩鏡論》等。20歲時又以珠巴喜饒為師受比丘戒。25歲時前往山南學法,在紮西多喀首次拜見宗喀巴大師,並聽宗喀巴大師說法。後隨大師到甘丹寺,拜大師為師,並去桑浦寺以喜饒僧格為師學習因明。宗喀巴大師圓寂後,1426年他隨喜饒僧格返回後藏,在絳欽、納塘、達那日苦等寺講經說法,參加巡回辯經,以精通教法著稱,博東·喬列南傑贈給他“遍知一切”的稱號。1440年隨喜饒僧格再去前藏學法3年。1445年喜饒僧格去世,他打算在納塘寺為喜饒僧格建造佛像作為紀念,為寺僧婉拒,遂立誌自建寺院。1447年在當地首領索南桑波支持下在桑珠孜西麵建寺,起名為紮什倫布,並造一尊釋迦牟尼巨像紀念喜饒僧格。1449年寺院建成後,他任住持,講經說法25年,門下弟子眾多,住寺僧人達1600人,成為格魯派在後藏最大的寺院。1450年甘丹寺僧眾請他去擔任甘丹寺赤巴,他以紮什倫布寺新建成不便離開為由推辭,舉薦克珠傑之弟巴索·卻吉堅讚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