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教派與寺院(1)(1 / 3)

65.藏傳佛教有哪些教派?

西藏佛教,指藏語係佛教,統稱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

公元7世紀初,鬆讚幹布先後與尼泊爾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聯姻。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各自帶了一尊佛像到西藏,修建起拉薩著名的大、小昭寺,隨兩位公主前來的工匠也陸續修建寺廟,隨同前來的佛教僧人開始翻譯佛經。佛教開始從尼泊爾和漢地傳入西藏,並逐漸滲入其曆史、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風俗習慣中,成為藏民族廣泛信仰的宗教。

到11世紀中葉以後,藏傳佛教進入各個教派形成時期,相繼出現寧瑪、噶當、薩迦、噶舉、格魯、希解、覺宇、覺囊、郭紮、夏魯等教派。後5個教派由於無政治勢力做靠山,勢小力弱,先後融於其他教派或被迫改宗其他教派,均消失於曆史長河之中。影響較大的有格魯派(俗稱黃教)、寧瑪派(俗稱紅教)、噶舉派(俗稱白教)、薩迦派(俗稱花教)、噶當派5個教派。

66.請介紹一下寧瑪派?

寧瑪派(俗稱紅教),以分散發展為主。教徒一般是在家僧人,安家立業,娶妻生子,並不都集中在寺院。紅教僧人盤發,辮子分多股,象征無數尊憤怒神。周圍蓬鬆的頭發,象征無數空行母。紅教僧人身佩手鐲、戒指、耳環、牛角之類,這些都作為辟邪之用。出外時手執錫杖。錫杖頂端有三股叉,分別代表本性、自性和慈悲;叉下有三個人頭,象征法、報、應化三身。

由於寧瑪派屬早期藏傳佛教,因此,它的宗教儀式上還保留了用人的身體的某部分作為祭祀的遺風。這種遺風對藏傳佛教的其他各派都有影響。在政教合一的藏區,自五世達賴喇嘛起,凡西藏發生重大事件時,都要請寧瑪派僧人來參加儀典,念咒作法。

該派著名六大寺廟:噶陀寺、白玉寺、佐千寺、多紮寺、敏珠林寺、雪謙寺。

67.請介紹一下薩迦派?

薩迦派俗稱花教。當寧瑪派僧人大力弘法的時候,著名僧人貢卻傑布(1034-1102)在後藏仲曲河穀一片呈灰白色土質的地方,建立起一座“白宮”。貢卻傑布以此為基地,傳教弘法,開創了一個新的教派“薩迦派”。

薩迦,藏語意為“白土”,建築在那片白色土地上的寺廟也就被稱為薩迦寺。因為寺廟圍牆塗有象征文殊、觀音和金剛手的紅、白、黑三色花紋,所以薩迦派又俗稱為“花教”。

薩迦派的教主由款氏家族世代相傳。有血統、法統兩支傳承。薩迦派不禁止娶妻,但規定生子後不再接近女人。

位於後藏的薩迦寺,其佛殿後的藏經庫,所藏一萬餘部佛經、佛典,是八思巴時期集中了衛、藏、康三地區的繕寫家用金汁、銀汁、朱砂、寶石和墨汁精工抄寫而成的,堪稱佛教中的珍寶。薩迦寺另有一部“方經”,長、寬各有一米,上下均用夾板保護著,全部用金汁寫成,更被視為寶中之寶。整個薩迦寺共藏佛教經藏四萬多卷,其中還包括大量的“貝葉經”。難怪充滿智慧之光的薩迦寺,有人稱它為“第二敦煌”。

薩迦派於公元1729年在四川德格貢欽寺所設立的德格印經院,是藏區最著名的印經院。專門刊刻藏傳佛教經書、各宗派重要著述、曆法和醫學等千餘種典籍,對保護藏傳佛教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68.請介紹一下噶舉派?

噶舉派俗稱白教。噶舉,藏語意為“佛語傳承”,漢譯口傳,指傳承持金剛佛親口所授密咒教義。因該派僧人穿白色僧裙和上衣,俗稱“白教”。

該派的創始人是出身富裕家庭的佛教徒瑪爾巴。其實瑪爾巴是位在家的佛學大師,從15歲起曾到拉薩、印度、尼泊爾等地習經學法。平時,瑪爾巴按印度密宗的習慣,著白色的僧裙,以後,這種白色的僧裙就成了該派世代相襲的袈裟式樣了。

噶舉派僧人中最具傳奇色彩的,是藏族民眾中婦孺皆知的米拉日巴。

噶舉派是支係較多的一個教派。其支係之多,是藏傳佛教任何教派都比不上的。此派最初有兩個係統,即香巴噶舉和達波噶舉。

達波噶舉後來發展出四大派係如下:噶瑪噶舉、蔡巴噶舉、拔戎噶舉、帕竹噶舉。其中帕竹噶舉一係又分出八小派,即直貢噶舉、達隆噶舉、竹巴噶舉、雅桑噶舉、措普噶舉、休色噶舉、耶巴噶舉、瑪倉噶舉。

噶瑪噶舉創始人都鬆欽巴(意為知三世)。1147年,都鬆欽巴在類烏齊的噶瑪地方,修建了一座噶瑪寺,噶瑪噶舉派由此得名。1187年他又在堆龍地方修建楚布寺。該派比藏傳佛教後弘期其他教派更早一些,形成了以一個寺院為中心的統治集團和經濟實體,藏傳佛教之“活佛轉世製度”由此派開端。黑帽係是噶瑪噶舉活佛轉世係統之一。紅帽係是噶瑪噶舉派又一活佛轉世係統,該係因一世活佛劄巴僧格曾得元帝賜給的一頂紅色僧帽而得名。1333年建成的乃囊寺和1490年建成的羊八井寺先後作為該派的主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