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組成分地下和地上兩部分,地下部分有一寶箱,其內裝有各種寶物,寶箱周邊置有寶瓶,上蓋柏樹枝、白羊毛,祭祀時要撒上酸奶和牛奶;“命木”必須是柏樹木,四方體,用黃布纏裹;去森林砍伐此木的人必須保持全身幹淨,一年內沒有觸摸過死人屍體的人才有資格參加此項活動;砍伐時必須在此木(生長時的)東邊做一記號,高僧以此標記要在此木東南西北四方寫上不同的祈禱語,做一係列的宗教法事活動。同時要求參加今天這一活動的主要執事者不但要保持幹淨,而且要戴寺院特製的黃色布製口罩,以免口氣汙染所有宗教用品的純淨。“命木”立於寶箱頂部中央,其四邊有四根小木杆支撐,首先由活佛或高僧象征性地將白色哈達、黃色緞子布、白羊毛綁在其上,然後由其他人員加以固定,此時高僧在帳篷內誦經祈禱。“命木”周圍放置內裝有金、銀、珠寶和糧食(如青稞、大米、豌豆等等)之類的寶瓶、柏樹枝、白羊毛等物,上部插人工製作的有箭翅、白羊毛、柏樹枝、哈達、經幡等宗教用品的木箭(在宗教含義裏,柏木等有鎮邪作用;白羊毛是通向天界之繩,是人與天之間的聯係繩)。其宗教含義是為求得村莊或者部落的平安、家族繁衍、求得財富、消除災難,求得農業興旺發達。在這一活動進行時始終有三人分別手持長箭、短刀和彎弓周旋在“拉則”周圍,意示箭、刀和弓是奉獻給山神的武器。“拉則”的主箭(指某一村莊或部落集體製作的木箭)立起前,嚴禁婦女出現在這一聖潔的場所。
115.藏族的煨桑習俗是怎麼來的?
“煨桑”,就是焚香祭祀,抑或煙祭。
“煨桑”,“桑”是藏語“祭禮煙火”的意思。它是一種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是用鬆柏枝、艾蒿、石南等香草的葉子燃起靄靄煙霧。這種祈禱形式藏族人稱作“煨桑”。
煨桑起源於藏族的原始時代。當部落中的男子出征或狩獵回來時,部落中的族長、老年人、婦女兒童,便在部落外的空地上,點燃一堆艾蒿、小葉杜鵑等有香氣的枝葉,讓出征者從上麵跨過,並不斷地往他們身上灑水。開始也許是想通過熏香草的方式,除掉出征者身上的血腥之氣,用水洗去其汙穢。後來便演變成宗教儀式,人們再不從“桑”堆上跨過,水也不再灑在身上,而是灑在“桑”堆上。煨桑的目的也變成祭神祈福。後來,煨桑便成了藏區宗教特有的一種祭神儀軌。
煨桑是告於天地諸神的儀式,以煙霧把天和地連在一起。據說,在煨桑過程中燃燒鬆柏枝所產生的香氣,不僅對凡人有清香、舒適感,同樣對山神的殿堂也起著芳香作用,山神聞到也會因此高興、快樂。所以藏族信徒們以這種香味作為敬天、地諸神的一項貢品,希望山神、龍神會因愉悅而降福給敬奉它的世俗百姓。
舉行煨桑的地方有一定選擇,並且煨桑有著固定的儀式:先把柏樹枝和香草堆砌在山頭或河岸的曠地上,放上糌粑或五穀,然後灑上幾滴水,點燃以祭神。
116.經幡是什麼意思?
經幡,藏語叫“金讚才茂”,插掛經幡是將印有祈禱語、圖符的經幡,高掛於神山頂的“拉則”之上、神山聖湖的經旗杆上,懸掛於寺院佛塔四周、村寨屋頂之上或帳篷左右,這是藏傳佛教和民間習俗中的一種祈禱祭祀形式。
一般經幡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將藍、白、紅、綠、黃五種顏色的布塊掛在懸於山口、山頂等處的長繩上;一種是由主幡與各幡舌組成,主幡通常用白色布,幡舌是縫在主幡上的小布條。同樣采用藍、白、紅、綠、黃五色,也有在主幡的邊上鑲塊布的。第二種經幡又可分為大和小兩種。經幡的製作形式和采用的色彩正好體現了五行文化。五色分別象征藍天、白雲、火焰、綠水和大地。其深層含義則是五色分別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或地、水、火、風、空世界形成之五大元素。有時經幡也與風馬混同,因為經幡的邊上也往往印有風馬圖案,經幡因此也被譯為“風馬旗”。
插掛經幡還有其盛大的祈禱儀式。其中最著名的要數西藏阿裏崗仁波切神山每年一度的“塔爾慶風馬旗”立杆盛會。相傳它起始於10世紀古格王朝初期,已曆經千餘年,成為僧俗民眾祈禱、祭祀佛祖、神靈,護佑安寧祥和,人畜興盛的盛大節日,尤其是12年一輪的馬年立杆盛會更為隆重。根據佛經記載,藏曆馬年四月十五日,是佛祖釋迦牟尼降生、成道和圓寂三個重大紀念日重疊在一起的日子,後又因這一天是藏傳佛教後弘期噶舉派高僧米拉日巴尊者與苯教徒納熱苯瓊鬥法獲勝的日子和藏傳佛教傳統的宗教民俗節日—薩嘎達瓦節,於是後世的佛教信徒便把馬年作為崗仁波切神山的本位年。這一天便成為崗仁波切神山豎立經幡旗杆的慶典日—丹巴素興節。這一天,來自西藏、青海、甘肅、雲南、四川各地,以及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等國的朝聖信徒雲集崗仁波切山腳下的“色爾雄”(意為金盤),參加豎立經幡旗杆儀式和轉神山、聖湖大朝拜活動。
117.藏族人在經過山頭的時候會撒風馬,有什麼意思?
“風馬”藏語稱“龍達”,祭祀山神活動中的主要內容之一。所謂風馬一種是指印在紅、黃、白、藍、綠五色紙上的一種圖案,紙呈四方形,長寬各約6厘米左右。中央印有一匹馱摩尼寶珠的駿馬,上有日月,四角印有龍、鵬、虎、獅四種動物。有的在四角隻印“龍”等動物的藏文名稱,有的隻印六字真言等,有的則刻印有好幾匹寶馬。每當祭祀山神時,向空中拋撒風馬就成為一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這既是向山神奉獻坐騎寶馬,也是向山神乞求福運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