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文藝與學術(2)(1 / 3)

《格薩爾王傳》“英雄誕生”中有記載,格薩爾王的出生地“名叫吉蘇雅格康多,兩水交彙潺潺響,兩岩相對如箭羽,兩個草坪如鋪氈。前山大鵬如凝布窩,後山青岩如碧玉峰,右山如同母虎吼,左山矛峰是紅岩”。專家們對這裏實地考察發現,所載與現今這裏阿須鄉的協蘇亞給康多(即吉蘇雅格康多)的地貌完全吻合。

甘孜藏族自治州的18個縣都有格薩爾王生活和戰鬥過的遺跡、遺址,僅他出生的德格縣就有120多處。這裏保存著格薩爾的古都森周達澤宗,八幫寺仍保留有格薩爾用過的寶刀,寶刀上還有著金雕鑄的畫符……

千年前檢閱軍隊的檢閱台至今仍在,牧民們稱之為點將台

龍燈大草原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被當地牧民稱為“格薩爾通”。這裏的人們還一直流傳著這樣的傳說:

當時,格薩爾王曾在土台上搭建了一頂全藏區最大的帳篷,把他的妃子珠姆和父母接來居住。每天早上,他要在台上檢閱軍隊。龍燈草原的珠姆錯,是傳說中格薩爾王的愛妻珠姆洗頭發的地方,這裏又被稱為翡翠海。如今,格薩爾檢閱軍隊的台子就在靠近翡翠海的草地上。這是一個長、寬各為53米,高1米的規則土台,當地的牧民親切地稱它為點將台。

青海省達那寺內存有格薩爾用過的物件,金馬鞍並非傳說。

格薩爾雖然出生地在四川省的德格縣,但其主要活動區域卻在青海省的果洛、玉樹地區。這些地區同樣大量存有格薩爾生前的遺跡和他曾使用過的物件。

青海省囊謙縣的達那寺中保留有格薩爾曾經戴過的氈帽和曾經使用過的盾牌,另外還有他手下將軍們的頭盔和鎧甲碎片。在達那寺右側的高山上,甚至完整地保留著格薩爾與手下30名將軍的靈塔。經中國科學院社會科學研究所通過碳十四測定,這些靈塔的建築年代有千年之久,這恰好與格薩爾在此活動的時間相符。據稱,這個達那寺正是格薩爾的家寺。

“獅子搬運石料壘牆,神龍神虎修建屋頂。”“獅龍宮殿”遺址已被發現。

傳說中,8歲的格薩爾運用法力,神奇地讓很多小獅子搬運石料壘砌圍牆,又讓神龍神虎修建屋頂,從而修築了一座宮殿。於是,宮殿被命名為“獅龍宮殿”。

人們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達日縣瑪麥玉龍鬆多草原找到了“獅龍宮殿”的遺址,並按照傳說中宮殿模樣進行了重建—宮殿金頂紅牆,建築風格明顯有別於普通的民居。“宮殿除了供奉格薩爾的塑像之外,還供奉著他的兩位夫人以及手下30位將軍的塑像,另外收藏有據說是格薩爾曾經使用過的盔甲、寶刀等文物。”

一些證據可以證明格薩爾的確有其人。

294.格薩爾說唱藝人就像行吟詩人一樣嗎?

《格薩爾王傳》本為藏民族篇幅宏大的民族英雄史詩,在這部英雄史詩的長期創作和流傳過程中,其口耳相傳的傳承方式,由實用而逐漸藝術化,形成了一種內容專一的口頭性曲藝“說唱”的表演形式。

《格薩爾王傳》說唱,作為一個曲藝品種,即作為一種藝術表演形式,其表演方式為:采用“一曲多變”式的專用曲調演唱,唱中穿插說白,有時還配以圖畫講解;用藏語表演,常采用牛角琴伴奏。由於史詩內容十分豐富,結構非常龐大,故一般的藝人通常隻是截取某一部分或片斷表演。《格薩爾王傳》說唱的藝人,藏語稱作“仲肯”。他們的職能,早期主要是傳承民族曆史,活動方式很像歐洲古代的“行吟詩人”。

295.當代藏族著名學者有哪些?

近代藏學家不斷湧現,如要一一而論,實不可能。這裏選取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近代藏學家。

才旦夏茸·久美柔貝洛珠:藏傳佛教格魯派高僧,現代著名藏學家。青海省循化縣人。論著有《菩提道次第廣論備忘錄要義集論》(聖者類、奢摩他類、勝觀類、修習金剛乘類)、《密宗注疏》、《藏傳佛教各宗派名稱辨析》、《藏文字帖》、《藏文文法》、《藏文詞典》、《詩學通論》、《藏語語法簡論》、《書信格式》、《藏文的來曆》、《藏族曆史年鑒》、《夏瓊寺誌》、《丹鬥寺誌》、《款仁波且傳》、《宗喀巴傳略》、《喇勤貢巴繞賽傳略》、《曆輩麻尼仁波且傳》、《靈塔誌》、《普氏曆算法》等。現收入《才旦夏茸文集》中。

東嘎·洛桑赤列:現代著名藏傳佛教高僧、藏學家,西藏林芝縣人。論著有《漢藏曆史詞典》、《漢藏曆史年表》、《論西藏的政教合一製度》、《西藏各教派鬥爭史》、《布達拉宮及大昭寺史略》、《詩學明鑒》、《西藏目錄學》、《論西藏教育》等,校勘注釋《賢者喜宴》、《紅史》、《頗羅鼐傳》、《舊式公文》等,還參加了《藏漢大辭典》、《布達拉宮史》、《拉薩誌》等的編寫和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