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年 (唐代宗大曆十四年) 桑耶寺建成後,吐蕃在這裏開始舉行各種講經說法活動,並建立譯館,將許多佛教經典譯成藏文。赤鬆德讚為解決出家僧人的生活來源,規定按僧人等級高低供給一定數量的食物和用品。他還召集王子、後妃、臣民上下等立誓永遠奉行佛法。
782年 (唐德宗建中三年) 赤鬆德讚命摩訶衍那與蓮花生在桑耶寺辯論頓悟與漸悟的是非。經過辯論,印度僧人勝,赤鬆德讚便下令在吐蕃禁止漢僧的禪宗門派傳播。
814年 (唐憲宗和九年) 吐蕃迎請印度、西域、漢地的佛教高僧翻譯佛經,統一譯語,厘定藏文詞語。確定了翻譯佛經的三大原則,即符合聲明學、符合佛教經典教義、吐蕃人易於理解。
822年 (唐穆宗長慶二年) 唐朝使吏劉元鼎抵拉薩,與吐蕃大臣等舉行會盟。次年,吐蕃將唐蕃會盟的盟文刻石,立碑於拉薩大昭寺門前。
828年 (唐文宗大和二年) 根據赤祖德讚令,編纂藏文佛教經論目錄,存放於桑耶、旁塘等地,這是彙集整理藏譯佛教典籍的開始。赤祖德讚下令以七戶平民的賦稅供養一名僧人,並嚴厲懲罰對僧人不恭敬的人,引起平民的不滿。
841年 (唐武宗會昌元年) 赤祖德讚被大臣韋納堅等人暗殺。其兄朗達瑪繼位,藏文史籍稱讚普朗達瑪。
843年 (唐武宗會昌三年) 在反佛大臣韋納堅等人鼓動下,讚普朗達瑪下令滅佛,封閉或拆毀寺院,毀壞佛像,燒毀經書文物和重要典籍;強迫僧人還俗,殺害敢於反抗者。
958年 (後周世宗顯德五年) 洛欽·仁欽桑布出生。他少年時被阿裏古格小王派往印度學習梵文和佛教,學成後回到阿裏,翻譯佛教經典和醫學書籍。洛欽·仁欽桑布開始翻譯的密教經咒和怛特羅,被稱為“新密”。
978年 (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 魯梅喜饒楚臣等人在桑耶、噶迥寺授徒傳法,佛教在西藏地區再度傳播。一般以次年作為藏傳佛教後弘期開始之年。
1027年 (宋仁宗天聖五年,藏曆第一饒迥火兔年)藏曆紀年開始,以此年為藏曆第一饒迥第一年。《時輪本續經疏》傳入西藏。
1051年 (宋仁宗慶曆十一年,藏曆第一饒迥鐵鼠年) 阿底峽尊者著《藏族曆史年鑒》。
1055年 (宋仁宗至和二年,藏曆第一饒迥木羊年)仲敦巴集合阿底峽尊者的弟子們在聶塘舉行阿底峽尊者周年供祭法會,並為阿底峽尊者塑像建塔。藏傳佛教寧瑪派開始形成。
1057年 (宋仁宗嘉二年,藏曆第一饒迥火雞年)仲敦巴率阿底峽尊者門徒到熱振地方興建熱振寺,藏傳佛教噶當派開始形成。
1073年 (宋神宗熙寧六年,藏曆第一饒迥水牛年)款·貢卻傑波在仲曲河邊興建薩迦寺,薩迦教派開始形成。
1076年 (宋神宗熙寧九年,藏曆第一饒迥火龍年)桑噶完成《釋量論莊嚴疏》翻譯。俄·列必喜饒赴克什米爾學法。
1109年 (宋徽宗大觀三年,藏曆第二饒迥土牛年)塔波拉傑拜米拉日巴為師,由此形成塔波噶舉教派。
1111年 (宋徽宗政和元年,藏曆第二饒迥鐵兔年)薩欽·貢噶寧波就任薩迦寺住持。
1121年 (宋徽宗宣和元三年,藏曆第二饒迥鐵牛年)塔波拉傑修建崗波寺,由此傳出噶舉派的塔波噶舉支派。
1123年 (宋徽宗宣和五年,藏曆第二饒迥水兔年)米拉日巴圓寂。
1126年 (宋欽宗靖康元年,藏曆第二饒迥火馬年)宇妥薩瑪·元丹貢布發現《四部醫典》伏藏本。他對醫典加以注釋、增訂,使《四部醫典》廣泛流傳於世。
1147年 (宋高宗紹興十七年,藏曆第三饒迥火兔年)都鬆欽巴·卻吉紮巴在康區新建噶瑪丹薩寺,由此塔波噶舉的支派噶瑪噶舉派形成。
1158年 (宋高宗紹興二十八年,藏曆第三饒迥土虎年)塔波噶舉派的支派帕竹噶舉派、拔戎噶舉派相繼形成。
1175年 (宋孝宗淳熙二年,藏曆第三饒迥木羊年)尚·蔡巴在拉薩東北興建蔡巴寺,帕竹噶舉的支派蔡巴噶舉派形成.
1180年 (宋孝宗淳熙七年,藏曆第三饒迥鐵鼠年)帕竹噶舉的又一支派達隆噶舉派形成。
1182年 (宋孝宗淳熙九年,藏曆第三饒迥水虎年)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讚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