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生逢亂世:小露鋒芒初顯才智(2 / 3)

曹操對這種頑固的現象非常厭惡痛恨,於是決定親自夜巡。一天晚上他正在巡邏,忽聞小吏報稱萬歲身邊寵愛的小太監蹇碩的叔叔觸犯禁令,夜半出行,並依仗權勢,欺男霸女。曹操聽後,不禁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將其亂棒打死。小小的北部都尉棒殺了皇帝身邊的大紅人的叔父,這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傳遍了全城。老百姓無不拍手稱快,地主豪強和紈絝子弟也不得不收斂行跡,至少不敢在曹操管轄的地區違犯禁令了。

曹操在洛陽得罪了不少世家豪強,特別是在漢靈帝身邊的宦官們,莫不對他咬牙切齒,不少人對他誹謗、懷恨。盡管如此,由於曹操有令在先,事做在明處,得到世人的讚揚,反對者也不敢公開把曹操怎麼樣。可是,蹇碩及其親信宦官們也決不會輕易罷休的。不久,他們就密謀奏請皇上,暗中用升官的辦法,明升暗降,把曹操調離洛陽,改任頓丘令。

躊躇滿誌的曹操懷著憤憤不平的心情,到頓丘(治所在今河南清豐縣西南)做縣令。由於父親曹嵩等人的活動說項,不久,曹操又被征還洛陽,拜為議郎。議郎的職責是參與議論時政,提出政治上的見解,為皇帝拾遺補闕,年輕的曹操終於又回到了政治活動中心。

第二年,即光和元年(公元178年),靈帝的宋皇後被廢,憂死,其父不其鄉侯宋酆及兄弟全被殺掉,曹操的堂妹夫宋奇很有可能是宋皇後的一個兄弟,宋奇被宦官誅殺,曹操受到牽連,被免去官職。曹操被免官後,在洛陽無事可做,便回到家鄉譙縣閑居下來。

光和二年(公元179年),25歲的曹操娶了歌伎出身的卞氏為妻。第二年,漢靈帝命令公卿推薦能通《尚書》、《毛詩》、《左氏》、《穀梁春秋》者各一人,拜為議郎。曹操因為好讀書,能頗識古學,於是被征召為議郎。議郎不擔任實際政務,專門給皇帝提供意見,評論朝政是非。當時朝政昏濁,言路不暢,皇帝被宦官、貴戚蒙蔽、愚弄,不知下情。

漢靈帝建寧元年(公元168年),靈帝剛當皇帝,當時的最高統帥(大將軍)竇武是外戚集團的首領。他與皇帝師傅(太傅)名士陳蕃共同謀誅宦官,結果反為宦官先行下手所殺。到光和四年(公元181年),事情過去了10多年,身為宦官之後的曹操卻上書靈帝,言辭懇切,為竇武、陳蕃申訴:竇武等人很正直,卻被謅害。奸佞小人充塞朝廷,賢臣進身的道路被阻塞。

這次上書雖然沒有被漢靈帝所采納,但由此可以看出曹操已經背離了他祖上所從屬的最腐朽的太監集團,這跟他當初做洛陽北部都尉時,殺死太監蹇碩的叔父一樣,顯示出曹操年輕時的革新政治的思想。

光和五年(公元182年),漢靈帝劉宏下詔:三公、部長,應根據人民輿論,檢舉政無治績且殘害人民的州郡長官與2000石以上官吏,三公(司徒、司空、太尉)、部長害怕引火燒身,不敢得罪由宦官子弟、賓客擔任的州、郡長官,盡管他們聲名狼藉,臭名昭著,也不敢發落;卻在邊遠的小郡中,挑選幾個素來廉潔公正的倒楣官員,共26人,提出彈劾。官員和百姓,紛紛到首都洛陽皇宮門口申訴。曹操對此很是氣憤,上書斥責三公所舉,專門回避權貴、親戚及其子弟,漢靈帝稍有感悟,責讓三府,把被免職調回洛陽的地方官全拜為議郎。此後朝廷政教日亂,豪猾益熾,多所謅害。曹操知道世道不可拯救,於是就不再向皇上獻言了。

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夏天,全國大旱。巨鹿(河北省平鄉縣)人張角,信奉“黃帝”、“老子 ”,用法術咒語,教授門徒,創“太平教 ”,信徒達數十萬人。他在全國設立36個軍區(三十六方),大軍區一萬餘人,小軍區六七千人,分別任命高級官員,宣稱“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公元184年),天下大吉。”

第二年,因弟子告密,張角提前起義,命令各方戴黃巾為標誌,36個軍區,同時起義。兵鋒所及,焚燒官府,劫掠城鎮村落,不到一月時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

三月,驚慌失措的朝廷大赦黨人,命北中郎將盧植、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雋帶兵去鎮壓。曹操也被任命為騎兵司令員(騎都尉),帶5000騎兵協助皇甫嵩、朱雋兩軍在穎川(河南省少禹縣)鎮壓黃巾軍。

開始雙方互有勝負,後來皇甫嵩、朱雋率軍在長社(河南省長葛縣),與張角的弟弟張梁、張寶帶領的黃巾軍對峙。黃巾軍用草結成篷帳,正好刮起大風,皇甫嵩命令軍士每人束草一把,暗地埋伏,於二更以後,一起縱火,直撲黃巾陣地,大呼大喊,放火燒營。嵩與雋各引兵攻入黃巾陣地。黃巾軍大營裏,火焰張天,黃巾士兵大驚潰亂,馬不及鞍,兵不及甲,四散奔逃。曹操又引兵殺到,於是合軍再次攻擊黃巾軍,大殺一陣,殺死數萬人。事後,朝廷封皇甫嵩“都鄉侯 ”,曹操也升遷為濟南國相。

濟南是王國。東漢時,王能臣民而不能治民,治民由漢中央政府委派國相來擔任,國相實際與太守差不多。濟南是侯王的封國,位於東海之濱,原是西漢初年城陽景王劉章的封地。曹操上任之後,雖然經過了近10年的官場生活,對朝廷的腐敗混濁,已深有了解,但仍力求把自己所管轄的地區治理好,做出點政績,以擴大自己在社會上的影響。

濟南共有10多個縣,縣官們貪贓枉法,為非作歹,他們不僅在地方上跟豪強大地主,互相勾結,狼狽為奸,而且在中央政府也有後台,所以曹操前任的幾位國相,均不敢碰他們一下。曹操到任後,決心剪除一下這股腐朽勢力,公正地選拔官吏。他經過一番調查研究,核實材料,一一加以檢舉揭發,一連果斷地罷免了行為特別惡劣的8名縣級官吏。這一行動,使濟南大小豪強大為震驚,嚇得許多惡霸紛紛到外郡去躲避,整個濟南國比過去太平得多了。

當時濟南地方迷信盛行,光是祠廟就有600多所,每年祭祀問卜,香火不絕,鼓樂喧天,遠近相聞耗費大量人力財力。而一些地主豪紳、富商大賈乘機敲詐勒索,搜刮錢財,不知坑害了多少窮苦百姓。曹操素來不信天命,自言:“性不信天命之事”,反對迷信;同時,農民起義的風暴也給他很大的觸動,他意識到:要防止農民起義,維護政權,必須改革弊端。

他到了濟南國後,看到處處祠廟林立,迷信活動猖獗,老百姓怨聲載道,深感要安定民心,必須要禁絕祭祀。於是,他下令:立即拆毀一切祠廟,禁止一切祭祀活動。結果不到一個月,濟南國境內的600多所大小祠廟,全部夷為平地;擅自搞祭祀活動的人,也都受到了懲罰。

曹操的這些打擊豪強、除殘去穢的行動,不僅遭到地方豪強的嫉恨,也受到中央政府裏操縱著實權的宦官集團的反對,但他不願改變自己的主張,迎合權貴。在跟豪強勢力多次衝突後,終於感到勢單力薄,又恐怕為整個家族帶來災禍,濟南國相三年任期剛滿,他便要求調回中央,重又做起了議郎閑官。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朝廷又任命曹操做東郡(河南省濮陽縣一帶)太守,他托病不願去就職,回到家鄉譙縣,在譙縣東50裏的地方蓋一所書房,謝絕賓客來往,夏秋讀書,冬春射獵,自我娛樂,打算隱居20年,獲得一個“隱士”的美名,等天下太平了再出來做官。

曹操初入仕途,小試才能的曆程以及自己的思想軌跡,在他56歲時,也就是他做魏公前兩年,發布《讓縣自明本誌令》中可以看見。此令的前兩節這樣寫到:“孤始舉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明之士,恐為海內人之所見凡愚,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濟南,始除殘去穢,平心選舉,違忤諸常侍,以為豪強所忿,恐致家禍,故以病還。

去官之後,年紀尚少,顧視同歲中,年有五十,未名為老,內自圖之,從此卻去20年,待天下清,乃與歲中始舉者等身,故以四時歸鄉裏,於譙東五十裏築精舍,欲秋夏讀書,冬春射獵,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絕賓客往來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俗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在這劇烈動蕩的社會裏,像曹操這樣的人是根本坐不下來的;再說時勢的變化,也不允許他悠然地做一名隱士,正如他所自言:“然不能得如意。”

這一年,在譙東一條叫泥水(大楊河)的小河旁邊的小屋裏,他的妻子卞氏生下了長子曹丕。十月,他父親大司農(財政部長)曹嵩買官做了太尉,然次年四月即被免去。曹操這時在政界已有相當聲望。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他雖隱居鄉裏,當冀州刺史王芬等圖謀乘靈帝北巡時,以兵力威脅,誅宦官,立合肥侯為帝,前來征求他的意見時,他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和條件,予以反對,他說:“更換君王,是天下最大的災難。古時候的人有權衡成敗,計算利害而這樣做的,那就是伊尹、霍光了。伊尹、霍光,滿腔忠誠,身為宰相,手握大權,又出於人民一致願望才能順利達到目的,而今,各位隻看到他們當初輕而易舉,而忘記了我們當今的重重困難,竟想用非常的舉動,希望一擊而中,豈不危險!”不久,果然王芬等終因事泄而身死。

當時,涼州(甘肅武威)地區的豪強將領韓遂、馬騰起兵叛亂,直接威脅到京師洛陽。漢靈帝為了加強防衛,於八月份在洛陽西園建立了一支中央禁衛軍,任命宦官蹇碩為上軍校尉,袁紹為中軍校尉,曹操為典軍校尉。曹操接到任命,帶著家眷來到洛陽,此時他已34歲,最大的願望是能當上征西將軍。

然而,未及他這的願望實現,京城就發生了一件大事件,曹操也被深深地卷入了其中,從此,他正式踏上了風雲變幻的軍政中心舞台。

四 發端陳留 征討董卓懷天下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漢靈帝劉宏在南宮嘉德殿病逝。死後第三天,皇子劉辯登極,年僅14歲,即漢少帝,尊母親何皇後為皇太後。何太後於是臨朝主政,大赦天下,改年號光熹。封皇弟劉協為渤海王,時劉協9歲。擢升後將軍袁隗(袁紹的叔叔)為皇家師傅太傅,跟何皇後的哥哥,大將軍何進共同主管朝廷政事。而漢靈帝病急時,又將宮內大事及劉協,托付給宦官上軍校尉蹇碩。

蹇碩與何進兩人向來矛盾很深。蹇碩本來打算先誅殺何進,再擁立劉協登極。不想卻泄露了消息,沒有成功。何進掌握軍政大權後,痛恨蹇碩的陰謀,私下裏準備報複,想把宦官一網打盡,全部誅殺。蹇碩也早就料到何進不會善罷甘休,心中大為恐慌,就聯係幾個宦官密謀誅殺何進。結果這幾個宦官反而向何進告密,蹇碩最終被何進逮捕處死。

七月,漢少帝劉辯改封皇弟渤海王劉協為陳留王。中軍校尉袁紹再次向何進建議全部誅殺宦官,何進征求何太後的意見,何太後沒有點頭,何進一時也難做決斷。袁紹見何進不敢采取行動,就又建議何進征召四方著名的軍事將領及英雄豪傑,使他們率軍向京師進發,同時威脅何太後點頭同意。何進覺得這個建議不錯,可主薄陳琳反對,認為這樣做是掩人耳目。

典軍校尉曹操聽說後,對何進說:“宦官古今都有,問題在於君王不可太寵信他們,更不要讓他們掌握實權。既然是要懲治罪犯,隻要誅殺元凶即可。這種事交給一個軍法官就夠了,何必勞師動眾,以致威脅到朝廷?要全部消滅宦官,涉及麵廣,消息必定會傳到他們耳中,這種事情時注定要失敗的!”

何進聽了,怒從心生,對曹操惡狠狠地說道:“孟德難道也心懷不軌嗎?”曹操隻好趁機退下,對旁人說:“擾亂天下的人,必定是何進。”

何進最終還是拿定主意,讓董卓率軍進逼京師。董卓的軍團是漢、羌、胡各族的混合武裝集團,軍紀非常混亂,官兵野蠻,到處掠奪。董卓本人也生性殘暴,狡詐無情,貪得無厭。朝中大臣紛紛勸說何進不要讓董卓進京,否則就是引狼入室。何進不聽,董卓大軍進逼京城的消息傳入宮中,引起宦官們的恐慌,以張讓為首的宦官決定先下手為強。八月二十五日,何進前往長樂宮晉見皇太後後,張讓等騙他重新入宮,就在嘉德殿斬殺了何進,隨即緊閉宮門。

袁紹、袁術得到消息,趁機率軍殺入內宮,斬殺宦官2000多人。張讓等宦官困守寢殿,束手無策。隻好裹脅皇帝劉辯和皇弟劉協步行逃出穀門(洛陽正北門),向北方逃命。董卓大軍挺進顯陽苑(洛陽西郊),遙遙望見洛陽大火衝天,知道已然發生政變,即令大軍強行軍急進,在北芒阪(邙山北側)下,和皇帝劉辯一行人相遇,董卓於是擁帝回京。

董卓進京之後,依仗武力,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獻帝,自封為丞相,獨攬軍政大權。董卓的涼州軍一到洛陽便縱兵劫掠,肆意屠殺,掠奪財物,毫無軍紀。此時董卓初到洛陽,步騎兵不過3000人,兵力單薄。況且,當時曹操仍在洛陽,掌握著一部分兵權。董卓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竭力拉攏曹操,準備任命他為驍騎校尉。

曹操看到董卓這樣的驕橫跋扈,野蠻殘忍,知道其勢不能長久,根本不願和他合作。此時袁紹已逃離京城,投奔冀州(河北省中部),袁術也因恐懼董卓,棄職投奔南陽(河南省南陽市)。曹操也趁機逃出了洛陽,董卓聽說曹操逃走,又氣又急,立即派兵追捕,同時發出通緝令,布告附近各州縣。

曹操逃出洛陽後,隱姓埋名,沿小路向家鄉方向急趕。當曹操過境中牟時,境內的一個亭長發現曹操行跡可疑,就把他扣留起來,送到中牟縣縣衙。那時縣衙裏已收到了董卓通緝曹操的命令。但是縣令沒想到亭長送來的嫌疑犯就是曹操。隻有中牟縣的人事官(功曹)自己知道亭長押來的正是曹操,但是這個功曹以為現在天下已亂,不應再迫害天下英雄豪傑。就向縣令說:“今世方亂,不宜拘天下雄雋。”為曹操說個了情。縣令想想也對,便把曹操給放了。曹操僥幸逃離中牟,一路快馬加鞭,向家鄉譙縣趕去,於這年十二月份到達離譙縣不遠的陳留郡(河南省陳留縣一帶)。

陳留距離洛陽有五百多裏,在東漢全盛時期陳留郡有17萬多戶,86萬多人口,在當時是數得上的大郡。陳留郡太守張邈,原來和曹操、袁紹都是好友。陳留郡隸屬兗州,當時的兗州刺史劉岱是士大夫集團中反對董卓比較積極的人物。因此,在曹操抵達陳留之後,就獲得了他們的許可,曹操得以在陳留郡己吾縣(河南省寧陵縣西南)一帶招募軍隊,以待進討董卓。

曹家本來就有一部分財產在兗州境內,曹操就把家產拿出來作為招募和訓練軍隊的費用。陳留有個孝廉名叫衛茲,早就對曹操仰慕不已,家裏也很有些財產。曹操恐怕自己的錢財不夠用,於是在家擺下筵席,宴請衛茲進行商談。

曹操與衛茲寒暄過後,單刀直入對他說:“現在朝廷中皇帝暗弱,董卓弄權,欺君害民,天下人神共憤。我想力扶社稷,無奈力量鄙薄。公是忠義之士,我冒昧請你幫助!”衛茲也高興地說:“我也早有這個想法,隻恨一直沒有遇到匡世英主,現在您既然有此大誌,願以家產來助你一臂之力。”曹操一聽大喜。於是就先發詔告,馳報附近郡縣,然後招募兵士,豎起招兵大旗,上寫“忠義”二字。

沒有幾天,四麵八方應征的人紛紛而來,竟達3000人之多,日後曹操帳下的大將樂進、李典、夏侯惇、夏侯淵兄弟等均於此時投靠曹操。曹操的堂弟曹洪、曹仁也帶2000人從譙縣和江淮來投奔曹操。曹操有了這5000人馬,便正式打出了討伐董卓的旗號。

首為天下者倡,曹操討董卓的行動,極大地鼓舞、支持了全國的反董卓勢力,客觀上促進了全國反董卓行動聯盟的形成。

五 群雄並起 閃轉騰挪謀發展

董卓盡覽朝中大權後,想籠絡勢力較大的袁紹,派他做渤海(河北省南皮縣東北)太守。袁紹趁機說動冀州牧韓馥,並聯絡關東(函穀關以東)州郡,於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共同聲討董卓。各路諸侯紛紛響應,大大小小共有17處之多。因為袁紹勢力最大,聲望最高,大家便推他為盟主。袁紹自稱車騎將軍,其他將領,都由他以朝廷名義,授予官職,曹操被授予奮武將軍。

盟會上,眾將領都慷慨激昂地發誓,決心同盟除暴,匡扶漢室。盟會畢,殺牲祭祀,歡宴3日。袁紹遂安排各路人馬,袁紹跟河內(河內省武陟縣)郡長王匡駐軍河內;冀州州長韓馥留守鄴城(河北省臨障縣)負責後勤糧供應;豫州(河南省)刺史孔佃駐軍穎州;兗州刺史劉岱、陳留郡長張邈、張邈弟廣陵(江蘇省揚州市)郡長張超、東郡(河南省濮陽縣)郡長橋瑁、山陽(山東省金鄉縣)郡長袁遺、濟北國(山東省長清縣)宰相鮑信全部屯紮在酸棗(河內南省延津縣);後將軍袁術則駐軍魯陽(河南魯山縣)。曹操雖有5000人左右的軍隊,可是因為沒有自己的根據地,不得不受陳留郡長張邈的限製,隨他駐紮在酸棗。

關東聯軍建立的消息傳到洛陽,董卓驚恐萬狀,他一麵調集重兵加強防守,一麵不顧朝中大臣反對,準備遷都長安(陝西省西安市)。董卓把洛陽城裏所有富豪集中到一起,扣上個罪名,全部處死,然後沒收他們的財產,再把洛陽全城百姓,共數百萬之多,驅逐前往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