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旁人眼中的曹錕其人其事(16)(2 / 3)

我從吳佩孚的查家墩司令部出來,就去找吳景濂,把和吳佩孚見麵的情形告訴了他。吳景濂說:“不要提這件事了。我曾和他談過恢複總統局麵的事,他不答應。聽說他曾和一些人集議過,絕對不再擁曹。”我就問吳景濂:“你看子玉到底為什麼這樣反常,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呢?”他說:“沒什麼原因,隻不過他不願頭上再戴頂帽子罷了。”這時熊炳琦也在漢口,我又和他談論了一下,他也是和吳景濂一樣說法。熊又唉聲歎氣地表示前途暗淡很多。我一看事情是絕望的,第二天就搭車返回北京。我到了北京,就徑直到曹錕家裏。見著曹錕,頭一句我就說:“馮玉祥沒反了您,吳佩孚可真反了您了。”曹聽了一愣,問我:“他說了些什麼呀?”我就將吳佩孚的話述說了一遍。曹聽了以後,像是替自己解嘲又像安慰我似地說:“子玉不會不相信你,也不會不相信我。我早就想到,他會懷疑張作霖對我這樣卑躬下氣是不是不懷好意,這也不用怪他。先不用說了,你好好休息休息吧。”

不久曹錕就到保定去了。聽說後來曹曾命清末狀元劉春霖去過漢口,商談關於複位的事,也沒得到吳佩孚的同意,遂在5月向全國通電辭職。(王坦)

康有為撰聯誡曹錕

民國初年,曹錕任直隸督軍兼省長,當時還沿用清廷直隸總督駐節舊製,一年之中分居天津、保定兩地。後來,曹錕又任直魯豫巡閱使,為抓緊軍權,從1916年起,曹錕便常居保定達6年之久。曹錕為了宣揚他在保定的政績,同時為自己營造一個休憩玩樂的場所,1922年,他在保定城南跨府河兩岸,創建了一個規模宏大、占地600餘畝的公園,園內樓台軒館、花木蟲魚,應有盡有,曹錕將其定名為“保定城南公園”(後來改稱“保定人民公園”,90年代改名為“保定動物園”)。公園建成後,曹錕親自撰寫碑文,刻碑記其事,碑名曰“保定城南公園碑記”(碑現存保定動物園)。

城南公園的創建,對一向封閉、保守的保定來說,確實是一宗新鮮事、一件盛事,因而來自四麵八方的賀客湧向曹錕的宅邸,曹錕非常得意。為擴大影響,他還特請一些名人撰文為其歌功頌德,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康有為。康有為應曹錕之囑,欣然命筆,為其撰寫了一副行書七言對聯:

一遊一豫同民樂

知止知足仰山高

上聯“一遊一豫”語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夏諺曰:“吾王不遊,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遊一豫,為諸侯度。”“一遊一豫”即指古代帝王春秋出巡。康有為把曹錕修築公園比喻為帝王的春秋出巡,把曹錕捧得很高,並且讚揚他修築這麼好的公園並非獨自享用,而是與民同樂。

然而康有為不愧是文學大家,下聯筆鋒陡轉,寫成了“知止知足仰山高”,表麵看來“仰山高”還是吹捧,關鍵在於“知止知足”四個字,“知止”出自《老子》“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知止不殆”是說適可而止,就能避免危險。此話還出自《新唐書?李靖傳》的一個典故:衛國公李靖身居高位,因腳有點毛病,向唐太宗李世民要求辭官回家,李世民表揚他說:“我看自古以來,身居富貴的人,能知足的人真是太少太少了,你能夠做到這一點,實在是應該嘉獎。”“知足”亦見《老子》:“知足者富,強行者有誌。”是說自知滿足,不作過分的企求。

康有為撰寫此聯時正是第一次直奉戰爭結束,曹錕的直係打敗了奉係軍閥張作霖,控製了北方政局之後,本來就不安於位的曹錕更加頭腦膨脹,再也按捺不住想當“大總統”的急切心情,為準備當“大總統”而緊鑼密鼓地施展陰謀詭計,康有為趁寫對聯的機會,以一個老朋友的身份,委婉地告誡曹錕要“知止知足”,見好就收,這樣做還能受到人們的敬仰。可這時的曹錕已經是利令智昏,對康有為的勸誡置若罔聞,依然我行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