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撤下飯,就聽見外頭小丫鬟通傳三位姨娘到了。陳圓圓見某人還不走,便朝一直看著她的沈二爺努努嘴,讓他去別的地方坐著。
他若在這,她怎麼觀察幾位姨娘真正的性子?一個合格的大老婆必須要懂得如何管理好小老婆,後宅太平度日,以及謹防類熹貴妃等人的上位。
這三位姨娘,昨日倒是聽沈老夫人略略提過。
三位姨娘都是先夫人王氏抬的。王氏深知自己身體不好,無法綿延更多子嗣,便先後挑了三位新人進門,為二房開枝散葉。三位姨娘出身不高,“但也安分守己,明日你見見就行”。沈老夫人如是道。
陳圓圓坐在圓凳上,等著三位姨娘拜見。
三人低著頭進了門,依次給許令宛福身請安。身穿楊妃色的女子似大膽一些,進來時欲偷偷覷她,但略抬眼便被身邊俞媽媽的眼神給嚇了回去。
陳圓圓裝作什麼都沒看見。見這副態勢,便知拿現代思想去和這些女子相處定是不行了。得寸便能進尺,自己若是弱了,日後這後院怕是不能安生了。
於是端了茶盞,用茶蓋緩緩撥動水上的的浮葉。
說起這吃茶,陳圓圓倒想起《紅樓夢》裏黛玉初入大觀園的一段場景中。當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養身,雲:飯後務待飯粒咽盡,過一時再吃茶,方不傷脾胃。但黛玉在賈府,看到的和在家裏的教育不一樣,規矩也不一樣,她也隻好按照賈府的規矩走,飯後立即喝茶。
可見,寄人籬下,為了生存,人都是要變的。此中滋味,不就正和她現在一樣麼?
三位姨娘請安後稍許也沒見主母發話賜座,一時間拿不準主母心思。剛才欲覷主母顏色的姨娘更是惴惴然,此刻低著頭福著身,全然不見剛進來時的扶風體態。
“都起來罷。”許令宛綴了一口茶,緩緩開口。
穿丁香紫褙子是秋姨娘秋娘 ,三人中年紀最大,是沈棠的生母。她原本是沈老夫人準備給沈二爺的通房丫頭,算起來跟著沈二爺的時間最長,看得出沈棠模樣的七八分便是隨了她。其次便是身穿楊妃色梅枝紋圖樣的趙姨娘趙雪梅,她是揚州一家商戶的女兒,因生了庶子沈懷安,在府中待遇自然便高一些。最年輕的是丁姨娘丁秀蓮,她是青州一個司馬的女兒,今年二十四歲,還未有所出。
三人看著她俱是一驚。還是趙姨娘最先反應過來,笑道:“夫人真好看,真像是從畫裏走出來的人,妾身都看癡了。”
果然是商戶人家的女兒,能說會道。看著言談舉止,想來是個低配版的王熙鳳。
“妾身秋娘,給夫人請安。剛妾身也看癡了,讓夫人見笑了。”秋姨娘捏著帕子掩口而笑,語氣柔柔。
嗯,從她背景及說話來看,應算是襲人之流。
站在最後的丁姨娘低頭扯了扯嘴角,等二人說完這才走上前行禮,簡短道:“妾身丁氏,給夫人請安。”眉目間神色淡淡,頗有些清高的意味。
額,這個應該是晴雯一掛的了。
先頭王氏禦下有方,是以這三位姨娘雖常有針線短長撚酸吃醋,但不敢真動到主母頭上來。
陳圓圓想了想,也覺著合理。電視劇裏常有愛妾與正妻爭風吃醋平分秋色,有甚者更是壓迫欺辱正妻,虐待正妻的嫡出子女。
其實這在真實的古代後宅生活中是極難出現的。
首先,古代曆朝曆代的婚姻法律中都保護了正妻的權利。正妻乃男方明媒正娶,按照宗法製度的要求,正妻隻能一個。正妻所生,是為嫡係,其他妾所出,是為庶出。嫡庶之間嚴格區分,對維護和延續宗法製度有重要的意義。例如唐朝法律非常強調正妻的優越性,一旦成為正妻,她的職責叫做:“上以事宗廟,而下繼後世矣”,對妾享有絕對的管理和處置權。
其次,從現實關係來看,正妻所帶給夫家的資源具有壓倒性的實力。古代成婚,講究門當戶對,強強聯合。有身份地位的男子娶的也定是家族權衡之下同等有身份地位的女子。為了一個妾氏去得罪欺辱正妻背後的家族,腦子稍微清楚的男人都不可能幹出此等事情來(即使在現代,男子也是個理性動物,很多婚外情有小三的事件中,男子不離婚的大多原因都是來自於妻子所帶來的利益遠大於小三)。
再者,若是真碰上瓊瑤劇裏麵男主和小妾愛得死去活來、想休妻將小妾扶正之事,除去男主背後的宗法製度(男主使了不知名的手段說服了家族),但在法律層麵上,休妻非常難。各朝曆代法律中關於婚姻解除的條件和限製,幾乎都沒有超出“七出”“三不去”的範圍。詳細來說就是,發生休妻可歸納為妻子犯了“七出”,即:不順父母(公婆);淫亂(指得是亂族);妒(亂家);有惡疾(不能共同生活);口多言;盜竊;無子。但正妻有這三種情況時,不管是否犯七出,也是不能夠休妻的,即:有所娶而無所歸,即:出嫁時還有娘家,但休棄時,已無本家親人可依的;與更三年喪,即:嫁入夫家後,曾與丈夫一起為公婆守孝三年,盡子女之道的;前貧賤後富貴,即:娶妻時還貧賤,但以後變得富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