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三位姨娘走後,俞媽媽撩了簾子進來,恭聲回稟燕僖居的管事和婆子丫鬟們已在偏廳等候。
沈叢本來打算跟著她一起去,內宅管理不是易事,他覺著她年紀小,怕她獨自麵對沈府的老人們不敢得罪,心裏會受委屈。可令宛卻搖搖頭,堅決道:“你若去了,下人們固然知道咱們夫婦一心,可他們怕的,始終還是我身後的沈二爺,而不是我這個二夫人”。
這句“夫婦一心”讓沈叢嘴角微微抿起一個弧度,而不“借勢禦下”的想法,則讓沈叢有些吃驚。多少內宅新婦,初時管理下人巴不得自己夫君在旁鎮場,一來顯示夫妻恩愛,二來即使管理不當,下人們看主君默認也不敢再在背後嚼舌根。便是長嫂盧氏,才嫁入沈府做大夫人時,身邊也是有母親這個掌家主母在旁看顧著的。
但看著令宛一副摩拳擦掌的模樣,他心裏莫名生出些期待來。她要做便讓她做罷,沒做好幫她兜底就是了。
在目送沈叢去書房後,令宛便帶著俞媽媽紅月綠雲等一眾丫鬟婆子前往前院偏廳。
將軍不打無準備的仗,之前她便和俞媽媽一起細細盤過。目前燕僖居的下人分為四類:一撥是令宛陪嫁帶過來的,從一等丫鬟到雜掃仆役,共十八人;一撥是沈老太太送來的,共四人;還有一撥是為了祝賀許沈大婚,沈府的當家主母長嫂盧氏送過來伺候的丫鬟,共兩人。至於原來伺候沈叢的那一撥,人員不詳,都是沈叢的護衛,在外院聽差。
先前許令宛女士昏迷中時,長嫂同她那夫君商量後,便將這新來的三撥人作了臨時安排:隨她陪嫁過來的,由俞媽媽統率,主要負責她的飲食起居;老太太以及長嫂送來的,為著令宛的人方便就先安排在內院做事,待她醒後再重新裁定;至於管事小廝和雜役,一應歸置在外院聽候差遣。
其實兩月前令宛就已經安排過了一撥人員,那一次主要是針對陪嫁過來的管事和小廝雜役的。許家陪嫁過來的男性奴仆共有六人,兩人負責管理她在京的田產、莊子以及商鋪,另外四人由許令宛自行處理,許家的打算是要麼放在沈家要麼安排到莊子裏麵去。
那時想著長嫂掌家,為避免長嫂多心,她便將男性奴仆統一安排進了在京中的鋪子田莊裏麵。但這兩月觀察下來,發現沈府外院若沒有燕僖居的人,她就完全是個養在深閨裏麵的睜眼瞎。
陳圓圓不喜歡這種被動的感覺。在現代,她好歹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團隊小頭頭,要讓她抓瞎似的將所有外界信息渠道寄托在身邊不信任的人身上,陳圓圓自認為也太對不起受過的職場毒打了。於是借著認親入譜後作為燕僖居名正言順主母的機會,她便將三個看著機溜的小廝給調了回來。
半月前令宛就擬訂了一份燕僖居人員背景調查及工作職責表格,數列為“姓名”,橫列為“是否為家生子”“親屬關係”“工作等級”“工作職責及範圍”等細致調查內容,吩咐紅月執筆、俞媽媽統籌,按照橫豎兩列條件,將人員情況一一對應填寫。
這份表格填好後,她之前也已經細細看過了。但現在拿著表格對著下麵站著烏泱泱一堆(外院的小廝陳圓圓不打算變動,是以這次就沒讓他們過來),陳圓圓在心裏還是忍不住歎了一句,果真是“豪門大族”,太奢侈了些。
除去沈二爺自己的人(他的護衛多少許令宛也不知道),目前燕僖居的在職員工一共二十一人。其中,管事嬤嬤兩人,一等丫鬟四人,二等丫鬟兩人,三等丫鬟六人,四等丫鬟四人,外院門房及小廝三人。
擱現代,這相當於開了一個工作室了。而這個工作室的主要服務對象,就隻有沈二爺和令宛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