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章 文應擲陶丸 榮戢輕贏擂(1 / 2)

仙妥看了看文應,本欲責其輕言,可文應並未言明文朔心係何人。自己倘若貿然出語,豈不是自入其局。仙妥隻作不解,未發一言。文應已知仙妥心領其意,便向仙妥告辭而去。

曾策與扈戻告別之後,便帶著曾檁、文朔、文應回至落英村。曾策次子曾梁正巧返家取物,見其父與其兄、文朔、文應返回家中,便向其父道:“爹,兒方才聽大嫂言講,扈伯父亦來至森國,並居住在花溪村。今日爹帶著大哥和天保、小應去拜望扈伯父了。此刻可是方由扈家而回麼?”曾策道:“正是!因你這些時日公務繁忙,因此未曾告知與你。日後,你定要到花溪村,拜望你扈伯父去!”

曾梁應是,轉而向文朔笑道:“方才我聽大嫂言說,此番能與扈伯父重逢,還是你的功勞呢!”文朔笑道:“那日在施迷山戲弄三個劣徒之後,我還怕二哥知道此事,回來訓我呢!”言畢,文朔又道:“昨日我在擂場又見到那三個劣徒了。他們在擂台下為槷引呐喊助威,好像與槷引相識。”曾梁道:“既如此,日後你切不可與其糾纏。你可記下了!”文朔不解,向曾梁問道:“二哥何出此言?”曾梁道:“槷引舅父是本州果毅都尉杜謝。現在桃花擂任副考官。此刻,咱們家惹他不起!”文朔聞言道:“小弟謹記二哥之言。若再遇那三個劣徒,小弟躲讓他們便是!”曾梁點了點頭,繼而與其父親及兄嫂話別,趕往督擂公廨去了。

翌日天明,文應向文朔道:“哥!我這次來施迷,恰巧遇上桃花擂,這是多麼好的運氣啊!我讓你帶我一起去觀擂,都說了無數遍了!可你一次也不帶我去!今日我一定要去看桃花擂。你若不帶我,我便自己去。”文朔笑道:“前幾日為兄有事,不便帶你前往。今日你不說,為兄亦要帶你觀擂去呢!”文應撇嘴道:“騙人!我若不說,哥定然又要自己去玩了。”文朔在文應臉上輕輕掐了一下,笑道:“你怎知我不帶你去觀擂!莫非你是小神仙麼?”文應氣乎乎地撅嘴道:“不是神仙也知道!”文朔看著文應那生氣的小臉,想起自己隻顧與朋友們歡聚,將文應獨自留在伯父家,確是有些冷落文應,有失兄長之責。文朔此刻無言相辯,唯有以笑掩愧。

吃過早飯,文應歡歡喜喜隨同文朔前往擂場。待至擂場,時間稍早。隻見一些役夫正在清理擂台,另一些役夫正在圍掛擂台外圍的護擂隔帷。此時熙熙攘攘的觀擂民眾,三個一堆,五個一群,圍繞著擂台談武論藝,關切之情不亞於參擂武者。文應東瞅瞅,西瞧瞧,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待宣事官登上擂台,將諸事項宣講已畢,比武便正式開始。此日乃是副擂之期。雖說參擂武者皆為前幾日由主擂上失利戰敗之人,但並非一無是處。擂台上比武者皆寄望以此副擂殺回主擂。因此個個盡能,人人傾力,精彩之處亦不遜於主擂比武。可文應看了兩擂,卻心生鄙意,繼而向文朔道:“哥,這便是桃花擂麼?我看擂上之人還不及街邊耍槍弄棒的藝人呢!真後悔來此!我們出去玩吧!”文應不待文朔回言,便拉著文朔離開了擂場。

施迷山由於春景勝美,每至此季便遊人如織,因此本地借此生財的商戶甚多。如今又添桃花擂,那眾多商戶怎能放過大好商機。此時桃花擂外,吃喝玩樂已是應有盡有。文應與文朔隨人流緩緩前行,突然不遠處傳來許多孩童的呼喊吵叫之聲。文應好生好奇,於是在人群中蹦來跳去,欲看個明白。

原來不遠處有一擲丸的小場,眾多孩童正圍在場外玩耍嬉鬧。文應見狀拍手笑道:“今日又可盡興玩耍一番了!”文朔見文應這般高興,隻好陪伴同往。文應來在擲丸的小場邊。隻見場內放著大、中、小三個鐵碗,場外有一孩童手內拿著數枚陶丸,正全神貫注地向鐵碗內擲著陶丸。怎奈三個鐵碗皆極為淺滑,且向外展口。那孩童所擲的陶丸不是落在碗外,便是入碗即彈出、溜出碗去。直至孩童手內陶丸擲個罄盡,卻無一枚陶丸留在碗內。

文應見狀譏諷道:“真笨!手不如腳!”那孩童不平道:“你靈巧,便擲給大家看啊!”文應不屑回言,取出十文錢來,遞與看場的老漢道:“老伯給我陶丸來!”老漢笑嗬嗬數了三十枚陶丸遞與文應。文應接過陶丸,向那孩童“哼”了一聲,便用右手拈出一個陶丸。隻見文應手指一撚一擲,那陶丸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最小的那個鐵碗之內。陶丸入碗既不彈也不溜,隻在碗內打轉。在場眾孩童見狀皆是羨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