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給我一點兒耐心,給您一點兒基礎(1)(1 / 1)

第一節

亮相

--名詞解釋

◎兩麵三刀--

GDP

GDP,是“經濟學家族”裏名副其實的頭號成員,響當當的“大哥級”人物。

隻要我們提及經濟學,就很難繞開GDP。

但是,除了專業人士以外,盡管大眾對這個名詞耳熟能詳,但大多是隻有一

個模糊的概念,鮮有人清楚這位“老兄”的廬山真麵目。

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吧。

GDP,就是英文

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簡稱,翻譯成中文意思就是“國內

生產總值”。它是指在一定時期內(比如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

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常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即

經濟表現如何、國民財富的多寡、國家實力強弱的最佳指標。

有人經常將它誤稱為“國民生產總值”,其實是一個概念錯誤。“國民”與“國

內”別看隻有一字之差,意義卻大為不同。

“國民生產總值”(英文簡稱為GNP)這個概念,要把你的人在外國創造,然

後彙回國內來的收入都算進去,而將外國人在你的國家所創造的,卻要彙回人家

地盤的收入刨掉。

打個比方,中國人到美國做生意,然後把掙的錢彙回中國,這筆收入就算咱

們的

GNP;反之,美國人到咱這兒搞買賣,掙了錢又彙到美國去,這些錢就得

算人家美國的GNP。

由於

GNP的計算相對麻煩,一般來說,絕大部分涉及經濟的話題還是用“國

內生產總值”,即

GDP的概念,就是說,甭管是哪國人幹的活兒,隻要是在我這

一畝三分地上幹出來的,那就少囉唆,所有成果都得算我的。

一般人提起GDP,基本上都會有一種莫名的好感。就是覺得這位仁兄基本上

算一“好人”,起碼不招人煩。

其實不然,GDP雖說堪稱經濟學家族中的老大,但遠遠不如大家想象的那麼

厚道。

因為這位仁兄是一個“隻以結果論英雄,不問內容與過程”的主兒,因此,

也就是一個“兩麵三刀”的典型。

打個比方,你今天建個樓,明天就用炸藥爆了它,然後再建一座,這是

GDP;本來一個蘋果一塊錢,但某個“大忽悠”有本事以一個十塊錢賣出去,也

GDP;你把一片林子砍了,木材賣給了一個中間商,這個中間商倒手一把火

就把這些木材燒了,還是

GDP!

就是說,甭管有意義沒意義,有價值沒價值,好事還是壞事,在經濟的世界

裏,隻要有“錢”的往來,就能生成GDP。

最搞笑的例子就是,英國石油公司為了處理美國墨西哥灣漏油事件花了幾百

億美元,這些錢都被算到了美國人的

GDP裏,一分錢都沒少!

就拿我們中國來說,“GDP至上主義”的危害雖說現在已經逐漸被國人所知

曉,但曾幾何時,為了追求GDP,我們的國人可謂幾近瘋狂,而且還是官民一致

的架勢。

於官,為了追求GDP,不惜大搞“麵子工程”、“形象工程”,廣場越來越大,

辦公樓越蓋越豪華,不但無罪,反而有功,因為促進了

GDP;

於民,我們不惜嚴重汙染、破壞賴以生存的環境,榨幹寶貴的資源,並以極

低的效率去換取不可持續的GDP。我們甚至把外國人唯恐避之不及的高毒性洋垃

圾花大價錢買來進行所謂的“加工”,通過犧牲工人的健康來換取一點點可憐的

GDP。

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創造出了這麼多的GDP,但是真正流入老百姓腰包裏的

實惠,卻始終是一個零頭中的零頭,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極大的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