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如果我們要創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和諧社會,看來對於
GDP的看法
應該變一變了。
今後,
“結果
GDP”應該逐漸淡出我們的視野,而“內容
GDP”、“綠色
GDP”、“和諧GDP”應該被我們大大方方地請到舞台的中央來。
如果真的到了這種境界,相信
GDP老兄也會欣然接受這樣的“角色轉變”吧!
◎架為你掐--要命的“彙率”
彙率這玩意兒,本來在“經濟學家族”中隻能算一個小老弟,地位一般般,
老是處於一種不鹹不淡的狀態。
但這兩年,由於全球化的迅猛發展以及國際貿易的快速擴張,尤其是逮著了
“人民幣”這樣一個世紀性勁爆話題,一夜間變得風光無比,盡人皆知。
其實彙率說白了就是一個國家貨幣的“價格”,當然參照物是別的國家的
貨幣。
我們知道,決定價格的因素是“供需關係”,彙率也不例外。
哪個國家的經濟情況好一些,經濟實力強一些,國際上的影響大一些,哪個
國家的貨幣需求量就會比較大,價格就會比較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升值”或
“堅挺”;反之,貨幣的需求量小,就會帶來價格的下滑,是為“貶值”或“疲軟”。
雖然影響一個國家貨幣彙率的因素有很多,但是一般來說,“貿易因素”的
影響是很大的。
因為貨幣之所以要定價,完全是為了不同國家之間的買賣關係的需要,如果
隻是在國內使,貨幣的“價格”基本上沒有太大的意義。
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除了個別國家,如美國,基本上全世界所有的國家
都希望自己的貨幣疲軟點兒,就是說,都盼著自己的貨幣能盡量“不值錢”或“少
值錢”,很少有哪個國家會盼著自己的貨幣能盡可能地“堅挺”、“值錢”。
不僅如此,為了讓自己的貨幣盡可能多地“疲軟”、“不值錢”,世界各國甚
至不惜撕破臉,時不時地掐架,而且還掐起來沒完。
也許你會說,這不是腦子進水了嗎?自己的貨幣堅挺點,更值錢點,不是一
件天大的好事嗎?那不就可以狂斂別人的東西了嗎?
道理雖說沒錯,但是把事一放到“彙率”上,情況就有所不同了。
因為對於一國的經濟增長來說,出口貿易的貢獻絕對不可小覷。
尤其對於那些經濟規模較小,或國內經濟增長乏力的國家來說,“出口”簡
直就是一根救命稻草,盡量多出口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
說得通俗點兒,你生產的東西自己人買不動了的時候,“賣給別人”就是唯
一的出路。
而你的貨幣越便宜、越疲軟,就意味著你的東西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越低,
競爭力就越強。
同時,也是因為你的貨幣便宜,別人的東西對你來說就會變得更貴,這就意
味著別人的東西在你這兒就會不太好賣,沒有什麼競爭力了。
這一來一去,你就會在貿易方麵占大便宜:別人很難掙你的錢,淨剩下你掙
人家的錢了。
所以,當大家夥兒都想自個兒盡量多撈點兒的時候,“彙率”就會成為一個
導火索,掐架就在所難免了。
其實說實在的,真正公平的做法,是你在賺別人錢的同時,也能讓人家掙到
你的錢,來而不往非禮也嘛!為了彼此利益,使相互的交往能夠更為長久,人不
能太自私。
經濟學當中把單方麵壓低本國彙率的做法稱為“讓鄰居變窮”的政策,說白
了就是“損人利己”、“以鄰為壑”,這確實不太厚道。
當大家都想著損人利己的時候,就會爭先恐後地貶值自己的貨幣,從而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