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到底誰瘋了?——要命的“房市”和“股市”(40)(1 / 1)

鮮明而生動。而如何做“取舍”,一定要靠自己。過多地依賴他人的意誌,隻能

讓你患得患失、猶疑不決,最終是舍不掉,也得不到。

所以,還是那句老話:大膽地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因為在投資的世

界裏,老子天下第一。

◎如何尋找“軟柿子”

--“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雖說世人對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至為推崇,但說實話,真弄懂了何為“價

值投資”的人未必有多少。

其實,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的理論依據,是經濟學當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在經濟學的概念中,所有商品都有“價值”與“價格”一說。通俗地說,價值,

就是某種東西實際上應該值多少錢;而價格,就是這種東西現在事實上是多少

錢。就是說,價格是價值的數量化標簽,理論上說應該與價值保持高度一致,真

實地反映價值才對。但在現實當中,價格卻往往與價值發生偏離,甚至偏離很大,

遠遠不能準確地反映實際價值。

可是,盡管會發生偏離,但“價格”最終還是要回歸“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

價值就像地球,有強大的地心引力,無論你有多大本事,飛得多高,最後終歸還

得掉下來,回到地球上。這是自然規律,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

所以,誰能先於別人一步,弄清楚一樣東西真正的價值是多少,就能先於別

人把握住掙錢的先機。

巴菲特就是這樣一位能看穿價值的高手,並且隻遵循價值的原則進行投資。

具體地說,任何價格高於價值的東西,巴菲特都絕不沾手,因為這種東西裏麵肯

定存在著泡沫,買了準吃虧。

相反,價格與價值完全相等的東西,他也不感興趣,因為靠這種東西掙錢,

就隻能等到它有泡沫的時候才成,而這是巴菲特超反感的事。

所以,隻有價格低於價值的東西,他才會感興趣,因為這種東西才是不折不

扣的“搖錢樹”:無論是回歸價值,還是產生泡沫,都能掙錢。

這就是巴菲特“價值投資法”的真髓--專找軟柿子(價值被嚴重低估的東西)捏。

但現在問題來了,那就是分辨“軟柿子”,即“參透”價值,這事兒可不簡單。

它雖說比蒙“頂”和“底”稍容易點兒,但依然是一項“超級絕活”,天下沒幾

個人玩兒得轉。

其實,即便是大家公認擁有“火眼金睛”的巴老,其判斷的準確率也遠未達

到百分之百,這輩子也沒少失誤過。

不僅如此,巴老用以判斷某種東西真實價值的條件,即超凡的眼光、豐富的

知識、翔實的數據,也不是我們每個普通人,尤其是中國股民能輕易具備的。

就是說,盡管道理很簡單,但是正宗的“價值投資法”還真不是一般人能駕

馭得了的。

可也沒必要徹底放棄。

因為實際上巴老還教給了我們一個一眼就能看穿價值的“傻瓜方式”。這個

方式雖說精確度比他老人家正宗的“價值投資法”略遜一籌,但也能看個大概。

這個超簡便的“傻瓜方式”其實就是一句話--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

恐懼時貪婪。

就是說,任何一樣東西,它的買賣過程都是遵循一定的客觀規律進行的。隻

有處於相對平穩態勢時,其價格才會與價值最為貼近。我們可以籠統地把處於這

種狀態的東西的價格視作它的真實價值。

當然,這種價值與價格高度一致的東西本身,也沒有什麼投資的價值,不值

得我們去關注。

然後,變化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