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用人篇(3)(3 / 3)

吾於初十日至曆口,十一日擬行六十裏,趕到祁門縣。十二日先太夫人忌辰,不欲紛紛迎接應酬也。寧國府一軍,緊急之至,吾不能撥兵往援,而擬少濟之餉,亦地主之道耳。(鹹豐十年六月初十日)

【譯文】

沅弟、季弟左右:

接到專人送來的信,下遊的敵人,慢慢又在蠢蠢欲動,九月份會有大仗打。這是敵人的慣技,喜歡在營盤遠遠包圍。切斷我軍糧道。弟弟那裏有水師接濟,或者可以沒有妨礙,不知多、李兩營如何?有米有柴可以對付十天半月不?敵人雖多,會打仗的畢竟不太多,禮希或者可以抵禦。

楊鎮南的哨官楊光完,頭發又橫又盤,我早就料到他不馴服。楊鎮南不會看人,又不會決斷,弟弟如果看到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馬上叫他仍舊回到我這裏,我另外撥一個營給弟弟交換。

我在初十日到曆口,十一日準備走六十裏,趕到祁門縣。十二日,先太夫人忌辰,不想紛紛迎接應酬。寧國府一軍,非常緊急,我不能調兵去救援,準備稍微接濟他一點軍切,也是盡地主之誼吧。(鹹豐十年六月初十日)

致沅弟季弟·囑文輔卿二語

【原文】

季沅弟左右:

探報閱悉,此路並無步撥,即由東流建德驛夫送祁;建德令已死,代理者新到,故文遞遲延。弟以後要事,項專勇送來,三日可到,或逢三八專人來一次,每月六次。

其不要緊者,仍由驛發來,則兄弟之消息常通矣。

文輔卿辦理厘金甚好,現在江西厘務,經手者皆不免官氣太重。此外則不知誰何之人?如輔卿者,能多得幾人,則厘務必有起色。吾批二李詳文雲:“須冗員少而能事者多,入款多而坐支者少。”又批雲:“力除官氣,嚴裁浮費。”弟須囑輔卿二語,無官氣,有條理,守此行之,雖至封疆不可改也。有似輔卿其人者,弟多薦幾人更好。甲三起行時,溫弟婦甚好,此後來之變態也。(鹹豐十年六月廿八日)

【譯文】

沅弟、季弟左右:

探報已看過了。這一路沒有送信的人,馬上由東流、建德驛站的驛夫送祁門。建德縣令已死了,代理的人新來,所以文件專遞遲延了,弟弟以後有要事,要派專門的人送來,三天可以到,或者逢三八派來一次,一個月六次。其中不要緊的文書,仍然由驛站發來,那麼我們兄弟之間便常消息了。

文輔卿辦理厘金很好。現在江西厘務,經手的人都不免官氣太重了。除此以外不知還有何人?像輔卿這樣的人,能夠多幾個,那厘務一定有起色,我批的關於二李的申詳文字中說:“要多餘的官員減少,能幹的官員增多;要收入的錢多,坐著支取錢款的人少。”又說:“要努力戒除官氣,嚴格裁削不應開支的費用。”弟弟要囑咐輔卿兩句:

沒有官氣,卻有條理。遵這條執行,雖然當了封疆大吏也不能改變。如有類似輔卿這樣的人才,弟弟多推薦幾個更好。甲三起程時,溫弟媳婦很好,這是後來的變態了。(鹹豐十年六月二十八日)

致九弟·宜多選好替手

【原文】

沅弟左右:水師攻打金柱關時,若有陸兵千在彼,當易得手。保內參吉南,係為弟處分統一軍起見,弟軍萬八千人。總須另有二堪為統帶者,每人統五六千,弟自統七八千,然後可分可合。

杏市而外,尚有何人可以分統?亦須早早提撥。辦大事者以多多選替手為第一義,滿意之選不可得,姑節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同治元年四月十二日)

【譯文】

沅弟左右:

水師攻打金柱關的時候,如果有陸軍三千人在那裏,會容易得手。保舉彭杏南,是為弟弟那裏統一起見,弟弟一軍共一萬八千人,總要另外有兩人可以勝任統帶的,每人統五、六千人,弟弟自己統帶七、八千人,然後可以分可以合。

杏南以外,還有誰可以分統?也要早早的提拔。辦大事的人以多選接替人手為第-要義。滿意的人選不到,可以姑且選其次,慢慢的教育培養。(同治元年四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