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秋遊(1 / 3)

我們這次是在小鎮上一家名叫“蔡大娘飯莊”的小餐館吃飯。

席間,張小麗向我們公布了一個好消息,說下個周末班上要組織一次野外秋遊活動。

我、黃小偉、王美三人聽後,都是興奮不已。

記得從上小學時候起,每年的上學期,班上都要組織一次野炊活動,小孩子心情,最喜歡的就是去野外玩耍。我們那個年代的孩子,條件也不算好,加上生在農村小鎮,根本沒見過什麼大世麵,說件不怕你笑話的事,我長這麼大了,連南川市也沒去過一次。

當時的南川市,不過是重慶管轄範圍內的一個不起眼的小城市罷了,經濟也隻是在慢慢起步中,可是,就是那麼一個不起眼的小城市,我們鄉下人,去過的敢說沒有幾個,而我雖然一直幻想著某天能去南川市玩耍一回,但直到如今,我的願望都沒能實現。

所以,我一直將希望抱在了小學畢業考試上麵,如果我能考上南川重點中學,那我當然就能如願以償,融入到那個我夢想已久的小城市裏。哪料天不從人願,我最終因為驕傲自大,沒能考上南川重點中學,這就意味著,我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到我非常想去的南川市裏逛一逛了。

農村的孩子,條件是相當差的,那時的我們,沒有什麼娛樂方式,一般都是幾個小孩子一起玩玩捉迷藏、鬥雞、跳繩、扇煙盒紙、打紙板遊戲,除此之外,再沒什麼可玩的了。

那時家裏窮,根本買不起電視機,記得我們村上一共八十來戶人,但隻有老萬叔一家條件稍微好點,買了一台十四英寸的黑白電視機。那時想看看電視,簡直都是一種奢望。

記得那時候,如果想看電視,一般都是跑到老萬叔家裏,每晚去他家看免費電視的村民,將他家的堂屋擠得滿滿的,他家簡直成一個小小的電影院了。

現在的生活條件就好了,條件再差的人家,基本都能買上一台電視機,想想我們80後那一代和現在的新生代相比較,那就是最基本的差別所在。

現在的孩子們,不僅不缺錢花,娛樂的方式也是多得數不過來,吃喝玩樂,樣樣盡有。

那時的我們,從來沒聽過什麼叫上網,說到上網,我們絕對會理解成捕魚,魚兒掛在了漁網上,所以叫上網。

所以說,時代在進步,人類也在進步,生在了那個落後的80年代,我隻能怪自己命不好。

但相比起我們的父輩,我們卻又要算幸運的了,至少已經不會被餓肚子。

言歸正傳。

我們三人聽說下個周末學校要組織秋遊活動,心裏簡直比吃了蜜還要高興。

王美隨即發問,“學校準備安排咱們到什麼地方秋遊呢?”

“金佛山”。張小麗回答著。

張小麗的小道消息一直很靈通,這次的秋遊活動,可能是老師提前透露給她的吧。

我一聽“金佛山”三字,更是欣喜若狂,“真是太好了,到時我給你們當導遊,那地方可好玩了。”

“你很熟悉金佛山嗎?”黃小偉見我如此興奮,忍不住問我。

“何止熟悉,簡直太熟悉了,而且每年要上去玩幾次呢。”

金佛山就是我的家鄉,那是我生長的地方,我當然熟悉了。

那地方早在1988年,就被國務院納入了國家重點風景名勝旅遊景區,隻是直到二十一世紀初期,才被真正的開發出來。

金佛山風景秀麗,景點無數,山中更生長著數千種珍貴藥材,山巔的“方竹筍”,堪稱世界一絕,是一種珍惜罕見的美味食物,全中國來說,也隻有三個地方,生長那種罕見的“方竹筍”,而金佛山,則是三個地方中生長方竹筍最多的一個地方。那種方竹筍一般都是出口東南亞地區以及日本,我們國人真正享用到的,其實少之又少。

除外,金佛山上生長的珍稀植物“銀紗樹”,全世界就那地方算最多的一處,很牛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