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介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一種很有益的和美儀式。茶道最早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都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成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廷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能使人閑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鍾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閑潔,韻高致靜……”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以達到精神上的享受。
飲茶禮儀之美,可以提升人的氣質,規範人的言行舉止,提高人的藝術修養,達到美育之目的。茶藝是以茶為載體,經茶人和藝人審美加工,使二者珠聯璧合之產物。它以茶音樂、茶詩畫、茶藝表演等多種藝術形式來表現茶對人的思想感情、生活情趣、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的影響,是一種對人產生精神鼓舞;使人情感愉悅並具審美效應等文化功能的藝術。茶藝之美,美在一種濃濃的藝術氛圍,聽茶歌,觀茶畫,吟茶詩,品茶味,使人對茶的享受由生理延伸到心理,從而提高人的精神生活質量,樂趣無窮。
茶道是以修行悟道為宗旨的飲茶藝術,是飲茶之道和飲茶修道的統一。茶道包括茶藝、茶禮、茶境、修道四大要素。所謂茶藝是指備器、選水、取火、候湯、習茶的一套技藝;所謂茶禮,是指茶事活動中的禮儀、法則;所謂茶境,是指茶事活動的場所、環境;所謂修道,是指通過茶事活動來修身養性、悟道體道。茶道中所修何道?可為儒家之道,亦可為道家之道,也可為禪宗及佛教之道,因人而異。一般來說,茶道中所修之道為綜合各家之道。修道的理想追求概括起來就是養生、怡情、修性、證道。證道是修道的理想結果,是茶道的終極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證道則天人合一,即心即道,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極高明而道中庸,無為而無不為。
從生活方式的角度來說,茶道可謂是生活之道,是生活的藝術之道。
品茶在本質上是人的一種生活藝術,人與茶、茶與人的關係曆來是一種水乳交融的境界,故有茶如人生、人生如茶、佳人佳茗等等之說。
茶道是一個審美的過程,追求的是雅致,是一種感覺、一種意境。古人雲:“茶道即人道,品茶即品人。”隻有茶品人品相得益彰,才能達到茶人合一的完美境界。品茶,需要用心去感覺,感覺它們的喜怒哀樂,認識它們的不同性格。一杯茶入口,入口是茶香,留齒是甘醇,讓陳香的韻味回蕩在體內;一支曲,一本書,一壺茶,或許是人生的另一種境界吧……
品茶,需要有超凡脫俗的心境,需要用心去感覺。隻要你用心去感覺,哪怕一杯最普通的茶,也會感覺得到它的喜怒哀樂,也會看見它情感豐富的內心。某些人為了標榜格調,動輒拋千金以求一飲,實在是暴殄天物。修養和品位,不是用金錢能夠買得到的。隻要用心去感受,即使是一杯鄉間土茶,也會使你有非同尋常的發現。現實世界也是這樣,即使一個卑微的人,也有他的豐富情感。
茶道,是人與自然交流的過程,可以陶冶情操,開闊胸襟。品茶,可以使被紅塵玷汙的心靈得以淨化。品茶人要心靜,各品其中味。三五朋友圍幾而坐,茶香和友情纏繞在一起,使茶更香情更濃,若再伴有一輪明月,誰還能記得起今昔是何年。
茶品,彙天下品茗於一體,包容茶的色、香、陳、韻;人品,為茶先做人,做人先修德,德立茶存。這雖是一句很樸實的話,卻蘊藏著很深的有關人品與茶品的道理。茶聖陸羽在《茶經》中說:懂茶之人必定是“精行儉德人”。由此可見:品茶亦品人,茶品見人品。
總而言之,茶的品飲是茶文化中最直觀的部分。品茶與簡單的飲茶解渴在層次上是不同的,同樣是泡茶,“飲”隻為了滿足生理上的需求,而“品”則包含了精神上的追求,且遠勝於物質上的需求,從飲茶發展到品茶用水、選茶、擇具、環境種種的考究,是茶的品飲被冠以“文化”和“藝術”的根源。自古以來,我國愛茶、懂得品茶的人,被稱為“茶人”,他們用茶修身養性,陶冶情操,通過品茗品味人生,以茶味先苦澀而後回甘,在現實生活中發揚艱苦奮鬥、自強不息、吃苦耐勞的精神;善品茶,重視道德修養,倡導無私奉獻的精神,提倡“清茶一杯”的精神,以茶代酒,以茶養廉,以茶清正,倡導清廉儉德,淨化社會風氣,製止奢侈浪費……諸多益處,均在一杯茶之中,個中滋味,須細細品味才能收獲,才能融入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