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茶解人生(2)(1 / 3)

1939年4月下旬,葉挺從皖南新四軍軍部前往六安,根據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執行成立新四軍江北指揮部、開辟皖東抗日根據地的重大任務。葉挺先後到過六安、舒城、廬江、肥東、金寨、壽縣,六安各界人士用來招待葉挺將軍的,就是此地盛產的六安瓜片。

葉挺和周恩來一樣十分器重許繼慎,北伐時許繼慎擔任獨立團第二營營長、團參謀長,在著名的汀泗橋、賀勝橋之戰中,許繼慎都衝鋒陷陣,擔任前線指揮;武漢國民政府遷都武漢後,許繼慎指揮一個團,阻擊夏鬥寅叛軍七個團,成為保衛武漢的功臣。

這樣一個中國革命的功臣,竟然犧牲在張國燾煽動的“肅反”狂潮之中,讓人扼腕歎息。葉挺到達重慶,把一大筒來自六安的六安瓜片送給周恩來。周恩來知道葉挺的拳拳之心,他一見到茶葉就如同見到當年的六安故人。

“皖南事變”爆發,葉挺被囚,出獄後又不幸犧牲。後來,周恩來身邊和六安瓜片茶有聯係的學生和戰友幾乎全部犧牲了。除葉挺外他們大都隻活到30歲左右,他們的革命生涯並不長,但都為中國革命事業發出了輝煌燦爛的光彩。

周恩來沒有忘記他們,也沒有忘記六安瓜片茶。新中國成立後,六安瓜片茶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成為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特供茶;1972年基辛格博士來華訪問,周恩來曾用六安瓜片茶招待他。

1972年6月,在中央批林整風彙報會上,周恩來不顧個人安危,十分沉重地說:“許繼慎這個同誌我了解,政治上很強,很能打仗,紅四方麵軍的戰鬥作風與他有很大關係,他把葉挺獨立團的戰鬥作風帶到了紅四方麵軍!”

正是周恩來的一席話,奠定了許繼慎作為中國無產階級軍事家的地位,這是何等可貴的同誌式的關懷!而他的臨終茶思,更如同一滴水,折射出這位偉人高尚的情操、深邃的思想、豐富的情感。

寓於茶事的人品——胡適與茶

胡適祖籍是徽州。明清時徽州商人走遍大半個中國,聞名天下,胡適祖上是其中的一員。徽州是有名的茶鄉,胡適祖上經營的就是家鄉的茶葉。其曾祖父曾在上海東邊的川沙開“萬和”茶鋪,胡適兩歲時就曾隨母親在此居住。其祖父不僅繼承了祖業,還把業務進一步擴大,後來又在上海開設了茂春字號。山水的孕育和家庭環境的熏陶,加之茶本為文人學者所寵愛,從而胡適的一生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

胡適除少年時代曾在家鄉績溪縣生活過外,一生中絕大部分時間均是在外地奔波,然而飲茶卻是其一生的嗜好,無論到哪裏,他都是標準的茶人。這在他兩次出國旅美期間,表現得尤為深刻。如1914年9月,胡適在美留學,在寄給母親的家書中寫道:“乞母寄黃山柏茶,或六瓶或四瓶,每瓶半斤足矣。”次年8月,他在給母親的信中寫道:“毛峰茶不必多買,兩三斤便夠了。”這裏說“不必多買”,絕不是嫌茶量過多,而是出於對母親手頭拮據的考慮。這一點在1916年3月先生收到母親寄來的黃山柏茶後的回信中可以證明:“前寄之茶葉……除分送友人外,餘留自用。”“茶葉尚存許多,可敷一年之用。”而當毛峰茶寄到後,先生又說:“前寄之毛峰茶,兒飲而最喜之。至今飲他種茶,終不及此種茶之善。即當來往兒處之中國朋友,亦最喜此種茶。兒意若煩吾母今年再寄三四斤來。”

1937年胡適再次赴美,所不同的是,此次擔負寄茶任務的不再是胡適的母親,而改成妻子江冬秀。如1938年胡適給冬秀的信中寫道:“你7月3日的長信,我昨天收到,茶葉還沒有到。”後來茶收到了,先生又立即回信道:“茶葉六瓶都已收到了。”1939年4月,先生再次囑托冬秀寄茶,但這次要求寄的茶有所變化:“(一)這裏沒有茶葉吃了,請你代買龍井茶四十斤寄來。錢請你代付,隻要上等好吃的茶葉就行了,不必要頂貴的,每斤裝瓶,四十斤合裝木箱。裝箱後可托美國通運公司運來。(二)使館參事陳長樂先生托我代買龍井茶四十斤寄來,價錢也請你代付,也裝木箱,同樣運來。”五個月後,先生又給妻子回信:“你寄的茶收到了,多謝多謝。陳先生也要謝謝你。”“陳先生還你茶葉錢,法幣三百二十九元兩角,寄上上海中國銀行彙票一張,可托基金會去取。”從信中看得出,隨著先生交際日廣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但其喝茶檔次和品種以及茶葉數量在變化,而且極力宣傳華茶,這在先生後來的家書中更可證明:“治平能替我買好的新茶(龍井),望托他買二十斤寄來。1940年3月20日”;(收到)“茶葉兩批,一批是你寄的,兩箱共九十瓶,另紅茶一盒。一批是程士範兄寄的紅茶五斤,兩批全收到了。1940年7月29日。”值得注意的是後信中第一次提到了紅茶。當時紅茶有祁紅、滇紅、川紅、閩紅等品種,而胡適祖籍徽州祁門縣所產祁門紅茶,又為這些茶中之極品。因此,無論是從先生地位身份,還是從先生鄉情之戀來看,所鍾愛的應是祁門紅茶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