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老舍的文學創作活動中起到了絕妙的作用。老舍先生出國或外出體驗生活時,總是隨身攜帶茶葉。據《茶館》一劇王利發的扮演者、著名藝術家於是之回憶:《茶館》在國外演出時,使他較多地想起了茶,原來喝不著熱茶,他便覺得什麼液體都解不了渴。這時使他想到老舍先生生前告訴過他們的話:“出國時帶上暖水瓶,早上出去參觀、訪問之前,先將茶葉放好,泡在暖水瓶中留著回來喝。”當《茶館》真要出國演出時,可他們卻把老舍先生說的話給忘了,誰也沒有帶暖水瓶,渴得受不了直嚷著要喝茶。
千百年來,茶道、茶文化顯示了一種永恒的生命力,無論是中國茶藝、日本茶道,還是韓國茶禮,無不使人感受到一種魅力,奧秘何在?在於人們經由茶道獲得一份真善美的陶冶。豐富多彩的茶道文化可歸結為茶趣、茶德、茶禪。茶趣即飲茶樂趣,包括物質樂趣和精神樂趣,佳茗,清泉,茶具,良辰,美景,知音,相聚品飲,雅俗共賞。茶趣有雅俗之分,無高下之別。茶德即茶之公德,陸羽同代人劉貞亮提出“茶十德”:以茶嚐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驅腥氣,以茶防病氣,以茶養生氣,以茶散悶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雅心,以茶可行道。茶禪是以闡釋茶與佛門之密切因緣,真意乃茶禪結合而達到的一種境界,禪在梵語中意為“靜慮”、“思維修”、“可惡”等。
在品茶的精神境界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感受到一位西方人士曾說的“從一粒沙看世界”的情懷,但幾乎每位愛好茶的東方人都不難體會出從一片茶葉可品嚐出山川風景與大自然的精神。茶可獨酌,也宜共飲,一杯在手,清香滿室,消除煩惱,使人拋掉是非心、名利心。“寒夜客來茶當酒”以茶奉客,雖不像酒會令人豪情萬丈,意氣風發,但三兩好友,沏茶小憩,令人“六腑皆芬芳”,閑話家常,天南地北,氣氛更為和樂,茶的世界是一個祥和的世界!
老舍說:“喝茶本身是一門藝術。”泡上一杯茶,品味第一泡的苦澀生硬,第二泡的馥鬱芬芳,第三泡的沉重濃烈,第四泡的清冽醇和,還有第五泡的澄淨清淡,然後逐漸失去味道。茶如人生,先是苦澀,然後成長,感人生之苦澀,卻又能悟出苦中尋樂之趣,待成長之後,苦盡甘來,頓感人生之美好,慨歎前程萬裏,人生得意,之後壯年拚搏,猶留餘香,苦味盡退,待得老年餘香嫋繞,卻漸漸淡然無味,有棄之而去、淡薄歸隱之感。台灣作家林清玄說一生的軌跡是青澀的少年,香醇的青年,沉重的中年,回香的壯年以及越走越淡逐漸失去人生之味的老年,然而一杯茶中,唯一不變的是醉人的茶香,在生命中,唯一不變的“茶香”,是生命所散發出來的人性光輝。
人生如茶道,茶道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