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性格禪:凡是給出去的,就不可能失去(1)(1 / 3)

第一節 樂於付出的人,就是最偉大的人

我們的付出,就像雪山腳下的淙淙細流,每一滴都是聖潔純淨的雪水的聚合體。最小的奉獻,可以融化堅固的冰川;最大的奉獻,可以穿透任何頑固的岩石。

靈魂最美的品格是善良與付出,愛心總能夠為生命增添新的色彩。用一顆虔誠而熾熱的心去包容世間一切,並付出自己的一切的時候,心靈也能得到超脫。

古人一向強調:“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不付出,隻會一無所得。我們的付出有時像天使背部一片潔白輕柔的羽毛,讓人感受到溫暖,讓人感覺到希望;有時又像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寬闊而結實的胸膛,讓人感到無比的振奮,讓人感到無比的力量。

正所謂“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人的事情之所以做得順利,能得到很多人的幫助,是因為這個人以前做過很多好事,也幫助過別人。因此,若想事情有好的結果,就應該先付出,這樣才會有相應的收獲。

商人遇到難處,他的生意越做越小,於是,他去請教智尚禪師。

禪師說:“後麵禪院有一個壓水井,你去給我打一桶水來!”

半晌,商人汗流浹背地跑來,說:“壓水井是枯井。”

禪師說:“那你就到山下給我買一桶水來吧!”

商人去了,回來後僅僅拎了半桶水。禪師說:“我不是讓你買一桶水嗎,怎麼才半桶水呢?”商人紅了臉,連忙解釋:“不是我怕花錢,山高路遠,實在不容易。”

“可是我需要的是一桶水,你再跑一趟吧!”禪師堅持說。

商人又到山下買了半桶水回來。禪師說:“現在我可以告訴你解決的辦法了。”他帶商人來到壓水井旁邊,說:“你把半桶水統統倒進去。”商人非常疑惑,猶豫著。

“倒進去!”禪師命令。

於是商人將那半桶水倒進壓水井裏,禪師讓他壓水看看。商人壓水,可是隻聽到那噴口呼呼作響,還是沒有一滴水出來,那半桶水全部讓壓水井吞進去了。商人恍然大悟,他又拎起另外的半桶水全部倒進去,再壓,清澈的水果然噴湧而出。

世上有兩種人:一種樂於索取,一種樂於付出。吝於付出的人,他的生活也將死氣沉沉,被幸福疏遠。人活著應該讓別人因為你活著而得到益處,學會分享、給予和付出,你會感受到舍己為人、不求任何回報的快樂和滿足。

世事就是這樣,當我們左手付出愛時,便能從右手收獲愛。如果我們能夠在旅途所經之處播撒下各種鮮花的種子,即使我們不會再從同樣的路上經過,但是這種美的傳播讓原野變得美麗,讓道路兩側鮮花繽紛、生機盎然,照樣會讓我們的心靈無比富足。

上天生下我們,是要把我們當成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照亮別人。當一個人將付出的意識貫注自身並向周圍傳播時,身邊的人就能夠感受到你帶來的濃濃暖意和旺盛的生命活力。人的天性是感恩的,他們會有所回饋,也許隻是一句感謝,或者一句讚美,卻足以將愛的溫暖延長。當彼此的愛彙聚在一起時,這個小小的氣場足以令人感動。

在生活中,懂得從一個表情、一句問候、一個眼神、一件小事開始學會付出,善意地看待這個世界,快樂會時時與我們相伴。說到底,擁有快樂其實很簡單。所以,主動去愛世人吧,你所得到的將會遠遠超過你的付出。

禪悟人生

一位哲人曾說過:“任何人出於他善良的心,說一句話有益的話,發出一次愉快的笑,或者為別人鏟平粗糙不平的路,就會感到歡欣是他自身極其親密的一部分,以致使他終身去追求這種歡欣。”

第二節 善於讚美別人也是一種智慧

善於欣賞和讚美別人是一種智慧。每個人在內心深處都渴望得到別人的承認和鼓勵,沒有一件事可以比得上別人的讚美更讓人愉悅和幸福的了。讚美別人能夠滿足一個人的自尊心,也容易贏得他人對你的尊重。

對別人的讚美就是最好的表達喜歡的方式,也是讓別人喜歡自己的靈丹妙藥。世上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一無是處的人,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們讚美的地方。你的讚美至少會給別人帶去一天的好心情,也許還會帶去一冬的溫暖,一夏的清涼;同時,你會有一本萬利的收獲,你將獲得世間最寶貴的東西。

佛心佛性都在人的心頭,隻要一念覺悟,煩惱即菩提。且經雲:“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凡修自利利他菩薩行的行者,必須本著慈悲喜舍之心行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其中,“愛語攝”即是先認同對方,給予適時的讚美與鼓勵,建立良好的關係後,對方才容易接受勸導,認同佛法的道理,進而信受奉行,如此才能成就普度眾生的目的。

清晨,佛陀率領五百僧侶,由舍衛城緩緩地往摩竭國邁進,準備去化導迦師那國的人民。

首先是目犍連尊者出發。目犍連尊者來到了迦師那國,卻看到這裏的人喜好逞凶鬥狠,處處都如人間地獄。目犍連尊者被當地人打罵了一通,深感遭受恥辱,於是回到佛陀那裏。舍利弗尊者接替了目犍連尊者,去度化迦師那國,沒想到也被趕了出來。此後,佛陀的幾個弟子都沒有度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