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人生禪:回歸本真,參透人生便是禪(3)(2 / 2)

農夫回答說:“這塊石頭阻礙了我的耕犁,我耕種的麵積也會少一些。為了增加我的耕地與收成,我就想搬掉它。”

不料老翁說:“你開墾這塊荒地一年也沒多少收入。如果你願意保存這塊石頭,我就給你萬兩黃金。”

農夫聽了以後十分驚訝,他不明白老翁為什麼對石頭如此執著。於是忍不住開口詢問老翁事情的緣由。

原來這老翁是天人化身,這塊荒地是一座佛寺的遺址。當年,老翁的鄰居正建這佛寺,隻缺一塊地基石。於是老翁便毫不猶豫地將傳家寶搗衣白石樂捐出來建寺。正是因為老翁捐贈了傳家寶,他往生後上生天界,住在七寶所成的天宮,享受天福妙樂。今天早晨,已成為天人的他以天眼觀察到農夫要挖掉地基石。因為這塊白石是天人升天的根源,為天人唯恐損失天福,所以特地前來阻止。

農夫聽聞了天人的話,不敢再輕易移動石塊。天人也安心地返回天宮去。

以上是《福報經》裏的一則故事,這個故事傳達了“吃虧是福”的理念。很多時候,吃點小虧對你自己的利益其實不會有什麼損失。人心是一杆秤,如果你能使自己做到不斤斤計較,對別人不過分苛求,待人寬厚,你周圍的人就會信賴你、尊重你,你就會有一個寬鬆而和諧的生活氛圍,時時有快樂的感覺。

禪悟人生

如果我們用外在的東西,換來了心靈上的平和,無疑是獲得了人生的幸福,這便是值得的。從表麵上看,“吃虧是福”以及“知足”、“安分”會給人以不思進取之嫌,但是,這些思想也是教導人們能成為對自己有清醒認識的人。

第十一節 在人生路上輕裝前行

生命中有很多與人的本性無關的東西,這些東西對於人來說是無用的。很多時候,我們常常會被這樣的人和事所幹擾,最終失去真實的自我,在歧路上越走越遠,找不到回頭的道路。

我們生活在世界上,被諸多事情拖累,事業、愛情、金錢、子女、財產、學業……這些東西看起來都那麼重要,一個也不可放下。但是你要知道,什麼都想得到的人,最終可能會為物所累,導致一無所有。隻有懂得放棄的人,才能達到至高的境界。

很多得道禪師們往往為了更高的追求,毅然決然地放下了一切。為了探知生命的究竟,把一切都當作身外物,輕輕放下,輕裝前行。這是一種氣魄,是凡夫俗子難以領會的情懷。

我們每個人都背著行囊在路上行走,負累的東西越少,走得越快,就越能盡早接觸到生命的真意。遺憾的是,我們想要的東西太多太多了,自身無法擺脫的負累還不夠,還要給自己增添莫名的煩憂。禪宗的一個公案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希遷禪師住在湖南。禪師有一次問一位新來參學的學僧道:“你從什麼地方來?”學僧恭敬地回答:“從江西來。”

禪師問:“那你見過馬祖道一禪師嗎?”學僧回答:“見過。”

禪師隨意用手指著一堆木柴問道:“馬祖禪師像一堆木柴嗎?”

學僧無言以對。

因為在希遷禪師處無法切入,這位學僧又回到江西見馬祖禪師,講述了他與希遷禪師的對話。

馬祖道一禪師聽完後,安詳一笑,問學僧道:“你看那一堆木柴大約有多重?”

“我沒仔細量過。”學僧回答。

馬祖哈哈大笑:“你的力量實在太大了。”

學僧很驚訝,問:“為什麼呢?”

馬祖說:“你從南嶽那麼遠的地方,背了一堆柴來,還不夠有力氣?”

僅僅一句話,這位學僧就當作一個莫大的煩惱執著地記在心中,從湖南一路記到江西,耿耿於懷不肯放下,難怪馬祖會說他“力氣大”。而我們的心有多大的空間,能承載下這些無意義的東西?

天空廣闊能盛下無數的飛鳥和雲,海湖廣闊能盛下無數的遊魚和水草,人心要想能有足夠輕鬆自由的空間,就得拋去瑣碎的繁雜之物,比如無意義的煩惱、多餘的憂愁、虛情假意的阿諛、假模假式的奉承……如果把生命比作一座花園,這些東西就是無用的雜草,我們要學會將這些雜草鏟除。

禪悟人生

其實,生命是屬於你自己的,每個人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獨特的天空。你所要做的就是不要被別人的言論所左右,找到那片屬於你自己的天空,你就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