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愛情無法挽回,死死抓住不放手也沒有意義。雖然世人都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但總會受到很多限製,不能真的隨心所欲。如果你真的愛一個人,卻無法相守,你要記住:愛一個人並不一定要得到。放開手,守望對方的幸福,也是一種真愛。
隻有這樣,你才能不為自己的執著所困惑,不為自己的妄念所痛苦,才能真正拿得起、放得下。隻有這樣,當你遇到飛鳥與魚的愛情時,才能感激愛情的美好,而不是為了不能在一起而悲傷痛苦。
禪悟人生
生於塵世,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要經曆苦雨淒風,麵對艱難困苦,想開了就是天堂,想不開就是地獄。而忘記是一服良藥,愈合你的傷口,讓你懷著新的希望上路。
第九節 原諒他人,與人為善
雅量,不是看破紅塵、心灰意冷,也不是與世無爭、隨波逐流,而是一種修養、一種境界。隻有擁有雅量的人,才真正懂得善待自己、善待別人,人生才會活出大境界。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愛,給自己、給家人、給朋友、給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由此也就產生了親情、友情與愛情。當愛之花在心靈深處綻放的時候,當我們深深體味愛的芬芳時,世間的一切煩惱與紛爭、困惑與誤解都會化為一縷清風飄然而去,留下的隻有那一份脈脈的溫情。
佛家雲:“以恨對恨,恨永遠存在;以愛對恨,恨自然消失。”有愛與慈悲為懷的人,在原諒他人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寬慰與解脫。
一天,禪師吃過晚飯,來到禪院散步,突然發現在院落的牆角下擺著一張椅子。他猜想,肯定是有人不顧寺廟的規矩翻牆出去了。禪師走過去,把椅子移開,自己順著椅子原來所在的地方蹲了下來。
一段時間過後,牆的那邊開始有動靜,一個小和尚攀著牆垣,翻身而入。黑暗中,他的雙腳踩在禪師的背上,他以為是之前自己擺在此處的椅子。落地時才發現,原來是自己的師傅蹲在地上。小和尚驚嚇不已,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
禪師拍了拍身上的塵土,沒有責怪他,反而關心地說道:“夜深了,趕緊回房間多穿件衣服,以免著涼。”
小和尚既意外,又感動。他意外師傅沒有責備他,感動師傅寬容而又慈悲。從這以後,小和尚再也不私自離開寺院了。
小和尚違反寺規的行為被禪師發現,他完全可以把他抓起來,用寺規懲罰他。但是禪師卻沒有這樣做,反而是用愛和寬容原諒了小和尚的過錯,繼而感染了小和尚。
一個人的氣量是大是小,心平氣和時較難鑒別,而當他與人發生矛盾和爭執時,就容易看清楚了。氣量大的人,不會把小矛盾放在心上,不會計較別人的態度,待人隨和。而氣量狹小的人,則往往偏要占個上風,討點便宜。人與人之間的爭論是常有的,一個真正有雅量的人,不應該因為別人和自己爭論問題而對對方耿耿於懷,更不應該因為別人駁倒了自己的意見而惱羞成怒。
每一天,我們都要接觸各式各樣的人和事,不可能每一樣都順心如意,總有不開心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該怎麼辦?罵一頓,打一架,還是自己在那裏生悶氣?不管怎樣,自己的心情都會跌到穀底,而對方也可能和你成為仇家。
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都要學會寬容,學會釋懷。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世上沒有絕對的壞人,人會犯錯可能因為一時糊塗,一時迷惑。帶著愛去寬容,到處都是鳥語花香。
禪悟人生
佛經雲:“心包虛,量周沙界。”當你能把虛空宇宙都包容在心中時,你的心量自然就能如同天空一樣廣大。無論榮辱悲喜、成敗冷暖,隻要心量放大,自然能做到寵辱不驚。
第十節 用物質吃虧,換精神快樂
吃虧大多是指物質上的損失,倘使一個人能用外在的吃虧換來心靈的平和與寧靜,那無疑就獲得了幸福。
俗話說:“好漢不吃眼前虧。”很多人把“吃虧”看作是蠢人的行為,但很多時候,開始時吃點虧,是為以後的不吃虧打基礎,不計較眼前的得失,是為了著眼於更大的目標。生活中總有些人做事時一門心思隻考慮不能便宜了別人,但卻忽視了於自己是否有利。可是世事就是如此奇妙,往往不便宜別人就得自己吃虧,所以不要怕便宜了別人,“便宜”別人又“得益”自己,何樂而不為呢?
有一個農夫在一座廢寺的荒地上開墾。在他犁地時,犁頭碰到了石頭。於是,他便想移開這塊石頭。農夫正打算找人來幫忙移開石頭,卻見一個老翁站在他麵前,問他為什麼要掘掉這塊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