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讓朕抱抱。”
乳娘王氏戰戰兢兢的聽到,趕緊遞過孩子給朱元璋,說道:“是。”
其實在穿越前,朱雲文很早就想知道朱元璋長什麼樣子,在他心裏一直是個謎,總是念念不忘。而此時,隨著朱元璋抱起朱雲文,他總算是看清了朱元璋的那張臉長什麼樣子,算是給他解了心中的疑惑。
對於朱元璋的長相,在流傳於世的畫像中,一般分為了兩派:一派是圓臉正像,一派為長臉異像。
所謂圓臉正像。在流傳的朱元璋畫像中,其中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明太祖坐像》和裝成冊頁的《明太祖半身像》最具代表。
《明太祖坐像》為坐像立軸,繪朱元璋盛年時相貌,麵部近似正麵之像。麵色紅紫,留有短須,炯炯有神的雙眼配以雙手自然放於膝蓋上的坐姿,顯示出一種威武逼人之感。頭部戴有烏紗折上巾,身著團龍紋樣的明黃皇袍,腰紮蟒帶,腳蹬皂靴,大有君臨天下的威儀之態。
所謂長臉異象。在明朝時期的“孝陵神功聖德碑”中,有這樣一段關於朱元璋的描述:龍髯長鬱,然項上奇骨隱起至頂,威儀天表,望之如神。大致意思是說,朱元璋長著長長的胡須,脖子上有塊奇骨隱隱隆起,延伸至頭頂,看起來像是神人。
而《明太祖實錄》中,朱棣對自己的老爹是這樣描述的:上夢人以璧置於項,既而項肉隱起微痛,疑其疾也。以藥敷之,無驗,後遂成骨,隆然甚異。
大意是說,朱元璋夢見有人給自己的脖子上放了一塊玉璧,因為有些疼痛,朱元璋就以為是得了疾病,不過用了一段時間藥以後並沒有好轉,最後竟然長成了骨頭,成為了異像。
而朱雲文的觀點卻偏向於圓臉正像這一派,因為圓臉正像完全是正常人的臉。而長臉異像,俗稱“鞋拔子臉”,雖有史書記載“資貌雄傑,奇骨貫頂”的字樣,就是說他從外貌上就可以看出和別人不一樣,但這在漫漫曆史長河中,明顯有醜化朱元璋的嫌疑,並不能信以為真。
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還是流傳後世有關朱元璋的畫像,都眾說紛紜,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而曆史有趣也是有趣在這裏,不斷的求證和辯論,真相也就越來越近,而得到真相的那一刻,心裏已滿是喜悅。
看著朱元璋天庭飽滿、地閣方圓、慈眉善目、相貌堂堂的君子之相。一股天子的威壓撲麵而來,使得他有些喘不過氣來,他心裏想著,這就是皇帝的氣勢嗎?
朱雲文在穿越前沒見過國家領導人,但是見過地方上的領導人,雖然氣勢不如朱元璋這般,但總有相似之處。而朱元璋的氣勢也更勝一籌,畢竟是一代布衣皇帝,鎮不住下麵的官員,豈不讓人笑話?
朱元璋抱過孩子,臉上露出難得的笑容,開始逗起朱雲文來,逗的他咯咯直笑。而不經意間,朱元璋的手摸起他的後腦勺,臉上的笑容逐漸消失。
看著朱元璋這一舉動,朱雲文心裏咯噔一下,心裏嘀咕:是我哪裏惹他不高興了?原來朱允炆出生時,顱頂頗偏,朱元璋撫摸著他的頭,說了句“怎麼是半邊月兒?不好,不好。”朱元璋又陰著臉,小聲嘀咕:“這小孩兒不討喜啊!”
他說的聲音不大,朱標,常氏和呂氏都未能聽到,而朱雲文卻聽的很是仔細。隨即心裏暗罵:“就因為這,說我不討喜,這是我能決定的嗎?我好命苦啊!”但是讓朱元璋不知道的是,朱允炆的表現不知道能讓他有多喜歡。
而這個想法也是一瞬之間,並沒有在朱元璋的心裏停留多長時間,又開始逗起朱雲文來。朱雲文一會兒笑,一會兒板著臉,來回轉換著表情,搞得他哭笑不得。誰讓他什麼都做不了呢,隻能受著了。
過得片刻,朱元璋逗累了,把孩子遞到乳娘王氏的懷裏,說道:“這會兒朕累了,今天朕高興,你們就留下一塊兒用膳。”
還未等朱標反應,書房外有聲音傳來。
“重八,我剛出生的孫子在哪兒?讓我也瞅瞅。”這時皇後馬氏趕忙走進書房喊道。
“兒臣給母後請安。”朱標看著他母親進來,連忙下跪行禮。
皇後馬氏直接看著半蹲著的朱標:“大過年的,免了免了。”
朱元璋指了指乳娘王氏懷裏的孩子,沒有吭聲。皇後馬氏順著手看去,臉上的笑容堆得又多了。乳娘連忙跪下:“給皇後娘娘……。”還沒等說完,她順勢抱起孩子,臉上的喜色掩蓋不住對孫兒的寵愛,親了又親。
看著皇後馬氏的寵愛,朱雲文心裏倒是沒有那麼排斥。從她抱起時,就感覺到了她那種母儀天下的威儀。有史書為證:《明史》:後仁慈有智鑒,好書史。後勤於內治,暇則講求古訓。母儀天下,慈德昭彰。
今日一見,對朱雲文的印象倒是很好,並有史書為證,看起來馬皇後確實一代賢後。
“標兒,今日在你父皇這兒吃飯。”馬皇後逗了會兒孩子,說道。
“母後,父皇已經交代過了。”朱標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