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這孩子不討喜啊(2 / 2)

“那就好。”

說完,馬皇後抱著朱雲文,並叫過常氏和呂氏走到一邊,說著女人們的悄悄話,朱雲文聽著臉上紅一塊兒,綠一塊兒,聽的他挺不好意思。

朱雲文心裏搗鼓:怎麼可以這樣?聽也不是,不聽也不是。搞的他甚是無奈。

此時乳娘王氏帶著朱雄英在旁邊玩著,朱雄英到書房沒一會兒就嚷嚷著出去玩。但是由於沒有得到皇帝的首肯,乳娘沒敢做主,隻是一味的安慰著他,陪他在一旁玩著,並且也不敢很大聲。

太子朱標被朱元璋叫到書案旁,給了他幾個奏章讓他看。這都是剛收到的奏章,朱元璋想聽聽他的意見。

朱標看過奏章,思索了一會兒,給朱元璋說著自己的想法。聽完,他點點頭,說道:“嗯,很好,就這麼辦。”

朱元璋不經意的誇讚,朱標心中也是一喜,想道:看來是說到點上了。他臉上浮起一絲喜悅,又虛心問道:“不知父皇還有其他意見。”

聽著朱標虛心求教,朱元璋心裏也是一陣滿意,隨即就給朱標點到幾個點兒補充道。

而朱元璋父子的談話,引起了朱雲文的注意,他也想聽聽這些政事,奈何聽不太清楚,隻好作罷。

隨著時間推移,臨近午時,到了飯點,朱元璋吩咐太監道:“來人啊,開始傳膳吧!”

“是!”聽到皇帝吩咐,門口的太監連忙回應道。

而乳娘王氏被皇帝安排下去就膳,畢竟這是家宴,讓乳娘在這確實不好。對於乳娘王氏自己而言,這也是最好的安排。而朱雲文有馬皇後抱著,朱雄英回到太子妃常氏身邊,她就退出了書房。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新年伊始,朱元璋下令,把南京這個名字改為京師,開封不能在稱為北京了。

湖廣上裏坪司(今貴州黎平)侗族吳勉(吳麵兒)起義,稱剗平王。在鎮壓過程中,朱元璋曾派宦官吳誠、呂玉前去視察,從這件事開始,就有了宦官幹預軍事的跡象。

沒過多久,吳勉就被鎮壓,並沒有存活多長時間。而朱元璋派宦官前去視察,為以後留下了後患。

三月初十日,朱元璋詔令六部所屬諸司奏事勿關白中書省。直接奏報皇帝。

他曾告諭禮部臣說:“周書上有言,人無於水監,當於民監。人君深居獨處,能明見萬裏,主要是由於他兼聽廣覽,以達民情。胡元之世,政專中書,凡事必先關報,然後奏聞。其君又多昏蔽,所以於民情不通,以至大亂,深可為戒。大凡民情幽隱,都須聞知;若忽而不究,天下離合之機就無法掌握。因此,古人通耳目於外,監得失於民,其原因就在於此。”

三月十五日,朱元璋命吏部臣擢官不拘資格。他說;“朝廷懸爵祿以待天下之士,而資格是為常流而設。若有賢才,豈能拘泥於此。今後庶官若有才能而居於下位的,當不次擢用,不拘資格。”

於是,李煥文、費震等分別由西安知府、寶鈔提舉擢拔戶部侍郎、尚書。其餘有九十五人,亦量才擢任為郎中、知府、知州等官。

朱元璋的這些操作,是為了加快中央集權,更好的管理他這個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也能為朱標以後得路鋪平。但是他所做的這些還不夠,遠遠不夠。

江陰侯吳良督田鳳陽,且奉命修葺皇陵。四月末成,建皇陵碑。朱元璋下詔:“皇堂新造,予時秉鑒窺形,但見蒼顏皓首,忽思往日之艱難困苦。況且之前已有《皇陵碑記》,都是儒臣粉飾過文章,後世子孫不能引以為戒,特述艱難,以明昌運,俾世代見之。”自己撰寫了一篇《皇陵碑文》,命吳良監工刻在皇陵碑上。

這是朱元璋為自己的後事做準備,國家的事情操心完,還要操心自己的後事,可謂是把所有的事情都讓自己做完,免得自己的後代們受苦受累。

而這些都是朱元璋一手操持,太子朱標從旁協助,也是完成的很好。而朱元璋也是極其看中這個太子,基本上國家的一半以上的資源都投在了他的身上,如果還是把事情辦砸了,豈不是失望透頂。

而在太子府裏,太醫頻繁進出,不知所為何事。這已是五月初,天氣也漸漸地熱了起來,而朱雲文也已五個月。

“太醫,她怎麼樣?”太子朱標關切的問著太醫,他所指的“她”是太子妃呂氏。因為這些日呂氏精神不佳,食欲不振,還吃什麼吐什麼。所以太子朱標趕緊請來太醫來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恭喜太子殿下,娘娘又有喜了。”太醫一把脈,竟然是喜脈,趕緊回稟道。

“是嗎?”太子原本皺著眉,此時還在擔心著太子妃常氏,而一聽太子妃又懷孕了,頓時心情大好,但是為了保險起見,又確認道。

“沒錯,確實有喜了。”太醫肯定的答道。

“好,看賞。”朱標吩咐下人道。

“謝太子殿下。”太醫站起作揖道。說完就退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