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明子,由於民間習慣用炒決明子泡茶,所以是一種食用中藥,其性涼,味甘苦,有清肝火、明眼目、通便秘的功用。鴨肉性平,味甘鹹,能滋陰補虛,滋五髒之陰,清虛勞之熱。
除此之外,宜食雪梨、蘿卜、羅漢果、甘蔗、枇杷、滑菜、橙子、柚子、泥鰍、白鴨肉、鰣魚、山藥、芋艿、白木耳、銀杏、杏子、葡萄、橄欖、百合、豬肺、牛乳、白砂糖、冰糖、蜂王漿、胡蘿卜、檾蒿、黑木耳、萬壽果、烏梅、燕窩、豬肉、銀魚、金菊肉圓、九月雞片、潤肺銀耳羹、百合銀耳湯、冰糖燕窩羹、雙耳蛋湯、豬肺蘿卜湯、山藥肉丁、銀魚炒鴨蛋、紫菜鶉蛋湯、橙汁芋艿、清肺水果羹、韭菜炒芥菜絲、榧子肉丁、絲瓜炒蛋、麻辣鬆子炒肉絲、銀蓮湯、竹筍雙菇湯、生石膏地梨湯、秋冬補肺湯、參竹老鴨、參合鹽水雙果、白菊兔丸、蟲草汽鍋鵪鶉、人參菠菜湯餃、蟲草老鴨、石斛花生米、川貝冰糖生梨、蟲草甲魚、白及冰糖百合、豆蔻豬肚等。
3常與食品配製的中藥可選用玉竹、沙參、黃精、百合、竹茹、生地黃、石斛、知母、麥冬、浙貝、製何首烏等。
四、冬季食療養生
(一)季節特點冬季大地冰封,寒風凜冽,因天氣寒冷,人們的戶外活動減少,是人體一年中的基礎代謝率最低的季節。寒氣當令是冬季的特點,寒為陰邪,易傷陽氣,寒主收引,血脈凝澀,腠理閉塞,常見皮膚蒼白、體表及四肢寒冷,腰膝冷痛,無汗。易患風寒感冒、咳嗽和痹證。
(二)食療原則辛散之品,驅逐寒邪;血肉之品,補腎填精;溫補之品,固護陽氣。
(三)食療處方1薑椒燉烏雞塊具有補虛益氣、散寒止痛的功效。適用於體虛瘦弱,腹部經常冷氣竄痛等。
(1)原料:烏雞1隻,良薑6克,草果6克,陳皮3克,胡椒、蔥、精鹽、料酒、味精各適量。
(2)烹製方法:將雞去毛、去內髒,洗淨切塊,放入沙鍋內,加良薑、草果、陳皮、胡椒,加料酒、精鹽、蔥、味精等調料適量。加清水適量,用小火燉熟後即可。
(3)食用方法:隨意服食。
2生薑粥具有溫煦脾胃、祛風散寒的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寒、反胃、嘔吐清水、感受風寒、頭痛鼻塞等。
(1)原料:鮮生薑6克,紅棗2枚,粳米100克(或糯米)。
(2)烹製方法:將生薑洗淨切成細絲,粳米(或糯米)淘洗幹淨,一同放入鍋內。將鍋置於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煮熟即成。
(3)食用方法:隨意服食,以微微汗出尤佳。
3麻雀粥具有壯陽暖腎、益補陰精的功效。適用於陽虛羸弱、陽痿、腎虛多尿、腰酸膝冷等。
(1)原料:麻雀5~10隻,粳米100克,白酒少許,蔥白3根,食鹽少許。
(2)烹製方法:先將麻雀用水淹死,去毛和內髒,洗淨後,炒熟,然後放入少量白酒,稍煮,加入洗淨的粳米及適量水同煮,待粥將熟時,加入蔥白,繼續熬煮成粥,服時將蔥白除去,加少量食鹽。
(3)食用方法:隨意服食,可經常服用。
4鹿筋燜蘑菇具有溫腎壯陽、強壯筋骨的功效。適用於老年人筋骨虛弱、腰背酸痛、腿膝無力及病後畏寒、乏力等。
(1)原料:水發鹿筋250克,鮮蘑菇150克,冬筍片50克,料酒、醬油、精鹽、味精、糖、蔥、薑、水澱粉等調料適量。
(2)烹製方法:將水發鹿筋用刀剖成兩半,切成3厘米長的段,放入盆中備用。在鍋中加入蔥、薑、料酒及適量水,燒開後,先放鹿筋,再放鮮蘑菇、冬筍片,文火燒至熟後,加味精,用水澱粉勾芡,再淋上少許麻油即可。
(3)食用方法:佐餐服食。
5母雞燉牛尾具有補益肝腎、壯骨強身的功效。適用於肝腎不足所致的筋骨虛弱、腰膝酸軟、體弱無力、陽痿早泄、頭暈目眩等。
(1)原料:牛尾500克,母雞肉300克,雞湯1000毫升,蔥、薑、料酒、花椒、豬油、鹽、味精適量。
(2)烹製方法:將牛尾燎去小毛,刷洗幹淨,去掉尾根大骨,剁成3厘米長的小段。母雞肉放在開水鍋中片刻,撈出,淋淨水分。鍋中放入豬油,燒熱,投入蔥、薑、花椒,煸炒出香味後,將牛尾放入鍋中,烹入料酒,繼續煸炒,待牛尾顏色改變後取出,洗淨,瀝幹備用。沙鍋內放入雞湯、蔥、薑、料酒、鹽和牛尾、母雞塊,用小火燉3小時左右,直到牛尾和母雞肉爛,加入少許味精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