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中醫食療與養生 (2)
3常與食品配製的中藥可選祛暑利濕、清熱解毒之品。如選枸杞苗、桑椹、夏枯草、連翹、金銀花、土茯苓、黃芩、薏苡仁、荷葉、蓮子、玄參等。
三、秋季食療養生(一)氣候特點秋季天高雲淡,金風送爽,氣溫適宜,是收獲的季節。秋季養生調攝不僅能防治秋季的常見病、多發病,而且亦能增強人體適應冬季寒冷氣候的能力。秋季雖然氣候宜人,但因多晴少雨,氣候常較為幹燥,故“燥”是秋季氣候的特點。燥又有涼燥、溫燥之分,夏末秋初,驕陽高掛,天晴無雨,因其性質燥熱,故多為溫燥。秋末冬初,冷風蕭蕭,其性質屬涼,多為涼燥。溫燥與涼燥雖性質不同,有溫涼之分,但“燥盛則幹”是其共同點。秋燥易從口鼻而入,傷及華蓋,消耗津液,可見口幹鼻燥,咳嗽少痰,咽幹唇焦等。若不及時化解,亦可傷及胃津而出現口幹而渴,食欲不振、尿少便秘等症。久之則傷及肝腎,可出現形體消瘦、皮膚幹枯、手足心熱、午後低熱、兩目幹澀,舌紅少津等征象。
(二)食療原則養肺平補,潤燥生津;滋補陰氣,味宜辛甘。
(三)食療處方1杏貝蒸雞具有潤肺止咳、理氣化痰的功效。適用於秋燥咳嗽、慢性氣管炎、肺結核等。
(1)原料:母雞半隻,杏仁10克,貝母20克,蔥、薑、精鹽、料酒、味精等調料適量。
(2)烹製方法:將母雞去毛、內髒及頭腳,洗淨。杏仁和貝母洗淨後用紗布包好,然後將雞塊放入缽內,加蔥、薑、料酒、鹽和適量清水,隔水蒸1~2小時。
(3)食用方法:每日1次,酌量服用,連服3天。
2蘿卜鯽魚具有理氣宣肺、化痰止咳的功效。適用於肺氣壅盛咳嗽、氣喘。
(1)原料:鯽魚1尾(250克左右),蘿卜250克,調料適量。
(2)烹製方法:將鯽魚去鱗及內髒,洗淨。蘿卜洗淨,切成小塊。燒熱油鍋下魚,待鯽魚煎透,加料酒、清水、蔥、薑、鹽適量,並加入蘿卜同煮,最後加味精少許即可。
(3)食用方法:隨意服食。
3黃精鱔片具有益氣養血、潤肺養陰的功效。適用於各種貧血、營養不良、神經衰弱、內痔出血及陰血不足。
(1)原料:黃鱔魚片250克,黃精30克,枸杞子15克,蔥、薑、料酒、精鹽、味精等調料適量。
(2)烹製方法:將鱔魚去腸,洗淨,切成小段;黃精洗淨,文火煎成濃汁備用。燒熱油鍋,加蔥、薑爆鍋,放入鱔魚片煸炒,再加適量料酒、枸杞子,將黃精濃汁倒入鍋內,加鹽、味精,煸炒熟即成。
(3)食用方法:佐餐服食。
4銀耳雞湯具有潤肺和胃、補虛強身的功效。適用於秋季咽幹喉癢、幹咳少痰等。
(1)原料:銀耳30克,雞清湯1000毫升,調料適量。
(2)烹製方法:將銀耳用開水浸泡,洗淨;雞湯倒入鍋內,加鹽、料酒、胡椒粉適量,燒開,再加水發銀耳煮爛,加入味精即可。
(3)食用方法:可經常服用。
5枸杞燕窩具有補肺養陰、補肝益腎的功效。適用於支氣管擴張、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
(1)原料:燕窩5克,冰糖30克,枸杞子10克。
(2)烹製方法:將燕窩放入盛沸水的大碗內,加蓋浸泡,水涼後,換清水,擇去絨毛和汙物,洗淨,盛入碗內,加清水90毫升,放入蒸籠蒸30分鍾,使燕窩完全漲發,撈出,盛入大湯碗裏。取出大碗1隻,放入冰糖及枸杞子,加清水適量,蒸30分鍾,蒸至冰糖溶化,去渣,連枸杞子倒入盛燕窩的大湯碗內即成。
(3)食用方法:每周1次,連服1個月。
6沙參燉雪梨具有滋補肺陰、潤燥止咳的功效。適用於皮膚幹燥、口唇幹裂。
(1)原料:沙參35克,雪梨500克。
(2)烹製方法:將沙參浸泡1小時,文火煮半小時,去渣留湯備用;雪梨去核,切成小塊,放入沙參汁,文火煮半小時即成。
(3)食用方法:每日隨意服食,連服半個月。
(四)禁宜食物1禁忌(1)不宜食用過於辛辣、膩滯厚味及煎烤的食物。
(2)忌過於辛散,以免過散傷津。
2宜食多食潤燥生津之品,如百合能清心而安神,同時有補肺、潤肺而止咳的作用,對熱病後餘熱未清、虛煩驚悸者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