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6章 皇上借餉 (2)(3 / 3)

崇禎等了半天,仍無人回應,便厲聲問:“朕在問諸位愛卿,敵寇如此猖獗,諸卿有何禦寇之策?”見仍無人應對,“難道我等就這樣束手待斃?”

眾大臣一個個隻會伏地叩頭,竟無一人敢仰起臉來。崇禎見此,大為悲哀,眼中的淚水不由得滾落下來:“朕非亡國之君,怎麼事事皆亡國之象?祖宗櫛風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主,朕有何麵目相見於地下?”

崇禎大失所望。他呼天搶地,文武百官竟無一人應對。眼見如此,他慢慢擦去淚水,然後大聲宣布:“通諭全國,凡過去因罪廢去武職或出身草澤之義勇者,如能殺敵,朕皆免其罪、破格起用、予以重賞!擒李自成來獻者賞銀一萬兩,封侯;能擒張獻忠者賞銀五千兩,官極品,世襲錦衣衛指揮!……散朝吧!”

崇禎說完,仿佛泄了氣的皮球一樣,頹然坐下。

下朝後,崇禎來到皇後的寢宮,見周皇後在焚香拜天,崇禎連忙站過去,極為虔誠。

崇禎默默禱告:“方今天下大亂,欲求真仙下降,直言朕之江山得失,不必隱秘。”

崇禎搖動占卦,一箋飛射而出,周皇後接住。

“是什麼?”崇禎急切地問。

“一首詩。”

“念!”

“帝問天下事,官貪吏要錢。八方七處亂,十灶九無煙。黎民苦中苦,乾坤顛倒顛。幹戈從此起,休想太平年。”

周皇後讀完後,將箋交給崇禎,崇禎接到手中看過,默默佇立,竟是欲哭無淚!

周皇後:“皇上打算怎麼辦?”

“朕能怎麼辦?滿朝文武,竟無一人可與之談心;普天之下,竟無一個可用之才。”

“新任首輔陳演如何?”

“首鼠兩端之人。”

一直服侍在旁的親信太監王承恩,見此插言道:“萬歲爺可記得上次吳三桂總兵,曾向聖上推薦,說吏部都給事中吳麟征,勇於任事?”

“對,對,說他有勇有謀,是個可用之才。可他不是去保定了嗎?”

“老奴見他昨日回京了,今晨已向值事班報到!”

吳麟征應召入宮後,崇禎頗為禮賢下士,連忙起身扶起跪拜的吳麟征,顯示出少有的熱情:

“快起來,請坐,喝茶。這麼多年來埋沒先生之大才,實是朕失察之過。據吳總兵推薦,說先生聰穎有謀,眼下正值我大明危難之時,不知先生可有什麼禦寇之急策?”

“臣倒有一策,請聖上摒退左右。”

崇禎一揮手,侍候的太監、宮女退下。

吳麟征是位天資聰穎又敢作敢為之人。他來之前,即有成竹在胸,今見皇上發問,乃款款說道:

“臣自風雲緊急以來,日思夜想,一直為聖上安危擔憂,今賊勢已大,銳不可當,且進逼京師,朝廷危在旦夕。臣反複思忖,唯有一條路可緩日前之急。”

“先生說來。”

吳麟征俯前,壓低聲音吐出了兩個宇:“南遷。”

“南遷?”

“遷都南京,以長江之險,先阻堵賊之銳勢,然後再徐圖發展,積蓄精銳,北上複國。”

崇禎聽後眼睛為之一亮,“南遷”兩字,為他開拓了一片新的天地。賊兵勢大、氣焰囂張。南遷,既可擺脫目前一日三驚,朝中無兵可派、無將可守的尷尬窘態;而江南物美地豐,又可養精蓄銳、重整旗鼓,再複山河!隻要文武百官……一想到文武百官,崇禎的興致立刻減了三分,沉思半晌,方自言自語似的:“當年,先祖英宗北擄,韃靼兵臨京城,有人議遷京城,結果為萬人所唾罵。今日,朕若行此議……”崇禎以手指了指天,說:“不知天意如何?”

“天命微密,取決聖心決斷。”

崇禎下意識地看看四周,是無人,也放低聲音回道:“此事朕早經想過,但內無人在朝中提及,故推遲至今。欲南行,依先生之見,該如何安排?”

“有水、陸兩途。陸路可走河南或山東。”

“河南不行,已全部落入闖賊之手。”

“那走山東。”

“山東亦屢被清兵侵擾……”

“那就走水路。由山東登州入海,轉長江,抵赴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