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外打探消息的家人從外麵飛奔而來:
“啟稟大人,據宮中人講,皇後、皇妃和公主,確實均已自盡。”
“皇上呢?”
“據太監們說,皇上至今不知下落,不過太監們講……”
“講什麼?”
“說皇上一直叨念‘國君死社稷’……”
範景文”哇”地一聲哭了出來:“大明徹底完了!”
侍女從內室走出,稟報:“大人,夫人們怵浴更衣已畢,等候大人令下自盡。”
這是範景文與夫人們商議好的,國家將亡,範景文不願苟且偷生,決心以身殉國;而夫人們也均深明大義,一致表示願追隨丈夫同赴國難,以身殉節。當聽到皇後、嬪妃等均已自盡後,她們便前往內室怵浴,等待與範景文共同赴義。
範景文見夫人們準備就緒,便大步走到案前,操起椽筆縱情揮灑留下十六個大字:
“堂堂丈夫,聖賢為徒,忠孝大節,矢死靡他!”
範景文將筆一扔,麵朝皇宮方向叩拜後,操起寶劍,正欲自刎時,突然門房高叫著跑了進來:“大人!首輔陳大人和錢牧齋大人來訪。”
範景文放下寶劍,迎陳演、錢牧齋入座。
範景文迎上一揖:“兵荒馬亂,二位大人還不忘範某,實是感激不盡。”
陳演起身問道:“賊兵已進內城,皇後、貴妃和公主均已自盡,範大人可曾聽說?”
“剛剛知曉。”
錢牧齋急切地搶著補充:“兵部尚書張大人繼成國公之後,在正陽門也開城投敵,皇上也不見了……”
“我們二人來,是想請教範大人,該何以處對?”
範景文沒有正麵回答陳演,而是將桌上剛剛寫就的題字,遞給陳演,道:“吾意已決,城破國亡,唯有殉節以報聖恩。”
陳演將條幅轉給錢牧齋,這位被稱為文壇泰鬥的錢牧齋看後慷慨擊節、高聲念道:“‘堂堂丈夫,聖賢為徒,忠孝大節,矢死靡他!’寫得好!吾等均係三朝老臣,世受國恩,以死殉節,豈有他哉!正如文丞相所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陳演也大受感染,激昂地接道:“吾等魂歸天府去,子孫百世留芳名!”
“那好,吾等三人待賊兵入主皇城之時,一起同時殉節,豈不將是千古佳話?”
範景文對錢牧齋的這一建議大為讚許,他伸出手掌,大聲地:“好,一言為定。”
陳、錢也同時伸出手掌相擊:“一言為定!”
如果這三位大臣若真是同時殉國,的確可稱之為千古佳話!然而事實卻是,賊兵入城後,隻有範景文一人一家實踐了諾言,而陳演不僅沒有自盡,反在降敵後,還上疏勸進,並獻銀四萬兩,妄圖以此來贏得李自成的歡心。但李自成鄙夷他的為人,最終仍將他殺害!而那位激情慷慨的文壇泰鬥錢牧齋,不僅降“賊”,後又降清,語言巨人、行動矮子,一直為後人,甚至連他的女人柳如是所不恥!
當然,這是後話了。
甲申年,即公元一六四四年的三月十九日,這對於大明王朝的崇禎及那些追隨的王公大臣們來講,是個天塌地陷、國破家亡的難日;但對他們眼中的“賊兵”來講,卻是一個普天同慶的大喜節日。
北京的這一天,正陽門前,人山人海。鞭炮炸響,鑼鼓齊鳴。嘹亮的嗩呐吹奏著歡快激昂的迎賓曲調。老百姓家門口都焚香設案,貼滿了“迎闖王、不納糧”、“永昌元年大順王萬歲”、“新皇帝萬萬歲”等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