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劉勰《文心雕龍》
會說話是一門藝術
說話是思想的外在流露,是我們廣泛交友的工具,也是我們在四麵楚歌時披荊斬棘的一把利器。
每個人在不同的環境和心情下,對別人發出的信息所產生的感覺都有不相同。所以,要想讓自己的話在對方思想上產生共鳴,必須考慮當時的語言環境、場所、時機、對方的心情等等。比如:想向某人提意見,當他(她)心平氣和的時候肯定比心煩意亂的時候更容易聽得進去;在別人閑散的時候,而不是緊張忙亂的時候談論那些輕鬆的話題,肯定更妥當;跟戀人約會時,選擇幽雅安靜的環境肯定比選擇嘈雜的環境更能表達柔情蜜意。人的心情是受環境影響與製約的,因此善於選擇和營造恰當的語言環境,也是掌握說話藝術的一項重要的內容。
不同的說話方式之所以會帶來不同的反響與結果,就在於說話是一門技巧性很強的藝術。掌握它,會給自己製造一個融洽的環境,一片任意馳騁的天空。
如果你經常出言不遜,與別人發生誤會與爭吵,那麼你將不可能獲得別人的同情、合作以及幫助。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不僅要有自己獨特的思想和見解,而且應掌握說話這一在交際中應用最直接、最廣泛、最普遍的藝術技巧。
就說話而言,它既是最簡單的事,又是最困難的事。說它簡單,是因為連蹣跚學步的孩童也能咿咿呀呀地表達自己的意願。說它困難,是因為要想把話說得恰到好處,需要博學多識、敏銳的洞察力和見機行事。
說話是思想的外在流露,是我們廣泛交友的工具,也是我們在四麵楚歌時披荊斬棘的一把利器。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對說話作出了較高的評價:“一言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曆史上,陳軫明其言,而敵軍卷甲而去;蘇秦行其說,而促成合縱抗秦聯盟;諸葛亮舌戰群儒,說服孫權聯劉抗曹,而獲赤壁大捷。“一言以興邦,一言以喪邦”,掌握了說話的藝術,你就得到了一個成功的法寶。
追古思今,我們的生活同樣也是現實且殘酷的,無論是否願意,那些令人尷尬、窘迫的境況總會不期而至,擾亂正常的邏輯思維,使人難以應對自如?在很多時候,你想擁有一份友誼、穩定住一個客戶、做成一筆生意,是否能輕易地實現?當你想批評、讚美、拒絕一個人時,是否也能讓他心悅誠服?所有這些無疑都需要你把握交友說話之道的藝術技巧。
隨著時代的發展,“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早已成為昨日黃花,我們不得不走出家門,走向社會。這時,交際能力在一個人的成長、工作、生活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說同樣的話,為什麼有的人能得到認可,而有的人卻隻能麵對被否定;辦同樣的事,為什麼有的人雷厲風行、一帆風順,而有的人卻屢次碰壁、寸步難行?同樣是人,為什麼有的人能廣結人緣,而有的人卻知己甚少?難道是因為他們長相出眾、招人喜愛?還是因為他們講哥們兒義氣?或者善用花言巧語迷惑人心?
其實,這些都不是。姣美的容顏終會被歲月所腐蝕;講義氣的人也會因一時偏激而鑄成大錯;花言巧語如同一張薄紙,一戳即破。而那些能在人際交往中左右逢源的人並沒有什麼秘訣,他們隻是把握了交友說話的分寸和尺度罷了。
人們活著,不僅僅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做成一些事情,成就一些事業,實現為自己、為他人、為社會而設定的理想和目標。而抵達這一理想境界的通行證就是人的言行。朱自清曾說過:“人生不外言動,除了動就隻有言,所謂人情世故,一半兒是在說話裏。”戴爾·卡耐基也曾說過:“一個人的成功,約有15%取決於知識和技術。85%取決於溝通。”隻要掌握會說話的技巧,就能憑借駕馭談吐和辦事的能力,給自己創造一個融洽的環境,一片任意馳騁的天地。
真誠讚美贏得人心
真誠地讚美別人是一種美德。
真誠的讚美的實質是抓住讚美的是貨物的實質,不說不著邊的話,讓別人聽起來心情好。
哲學家們對於人類關係的定理曾經思索考證了幾千年,但結果隻能引證出一條重要的定律。那條定律並不是新創的,而是與曆史一樣古老。三千年前波斯哲人梭羅斯特把那條定律教給拜火教徒。二千多年前中國的孔夫子把那條定律傳給門人弟子,中國道教始祖老子也曾傳授這條定律。釋迦在二千多年前也把那條定律廣傳給人們。耶穌也把那條定律歸納成一句可以說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規律:“你希望別人怎樣待你,你就怎樣待人”。
你想使曾和你交往過的人都讚同你,你想要別人承認你的真正價值,你想要有一種在你的小世界中的高貴感,你不願意聽無價值不真誠的阿諛,而渴求誠摯的讚賞,所有的人都需要這些。
美國著名小說家賀爾柯恩原來是一個“鐵匠之子。他一生上學不足8年,然而,他死時已是世界上最富一有的文人。
柯恩最愛讀十四行詩及短歌,因此他對英國詩人羅賽蒂的詩全部讀熟,甚至還寫了一篇講演稿頌揚羅賽蒂的藝術成就,並且寄了一份給羅賽蒂。羅賽蒂很高興,他對自己說:“有一個青年人對我的才能有這麼高的評價,那麼他一定是很聰明的。”因此他便函聘柯恩到倫敦當他私人秘書。這是柯恩一生的轉折點。因為他在新職位上,遇到了當代的諸大文豪。得益於他們的指教,由於他們的鼓勵,柯恩遂致力於文學事業,後來他的名字為世人所熟知。
柯恩的故裏格端巴堡成為世界上一些旅遊者愛去瞻仰的聖地。他的遺產總值25
0萬美元。然而——誰曉得——假如他不曾寫那一篇稱讚大名人的文章,到死時也許還隻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窮人。
這便是真誠讚美的力量,偉大的力量。
一條最明顯的真理,凡是生活中你遇到的人,幾乎都覺得自己有比你優秀的地方。那麼打動她麼的隻有一個法子,就是讓他覺得你承認他在自己的小天地中是高貴而重要的,並且真誠地稱讚他。
愛默生說過一句話:“我所遇到的每個人都有優越於我的地方,我從他們那裏能得到好處。”
但是生活中的有些人剛剛作出了一點成就,便對外囂張自滿,結果引起別人的反感和憎惡。莎士比亞說過:“人,驕傲的人!有一點成就、權勢,便在上天之前胡作妄為,使神都為之傷心落淚。”
有一個商人,就曾因為應用了真誠讚美而獲得意外的好處。他是美國康乃提克州的一位律師傑克。
有一天,傑克駕著汽車陪太太到長島去看她的親戚,她太太留他陪一個老姨母閑談,自己另外去看別的親友。他巡視著屋裏的一切,想找點值得真誠讚美的東西。
“這座房子是1980年建造的嗎?”他問道。
“是的,正是那一年建造的。”老姨母回答。
“我想起來我就是在這樣的房子裏生的。設計真美,建築也好,室內也寬大。你知道現在的房子都不這樣建築了。”傑克說。
“你說得很對,”老姨母讚同道。“如今的年輕人都不講究住好看的房子。他們隻要有幾小間住室,一台冰箱,再有一輛汽車,可以坐著出去兜風就滿足了。”
“這是一所夢想中的房子。”老姨母柔聲顫動的說,“這房子是基於愛建造的。我丈夫和我在未蓋這房子前已夢想了許多年。我們並未請建築師,完全是我們自己設計的。”
她領著傑克到各房間去參觀,傑克對她一生所珍愛收藏的各種珍品如法國床椅、英國茶具、意大利名畫、法國某營堡懸掛過的絨帷,都懇切地加以稱讚。
她領傑克看完各屋之後,她又領A君出來到車庫,那裏放著一輛很新的別克牌汽車。
“我丈夫在去世前不久買的這輛車,”她柔聲地說,“我從他去世以後就沒有坐過……你既喜愛美麗的東西,我打算把這輛車送給你。”
“不,姨母,你使我吃驚,我感激你的仁慈,但是我不能接受你的贈予。我有一輛新車,而且你還有很多更近的親友可以贈給他們。”
“更近的親友!”她喊道,“是的,我倒是有親友,他們全在盼我死了好得這輛車子呢。但是我偏不讓他們得到。”
“假如你不想贈給他們,你還可以把車出賣呢。”傑克說。
“出賣?你想我會賣掉這部車吧?你想我能甘心看陌生人坐著這輛車在街上走嗎?它是我丈夫特意為我買的,我絕不能賣掉它,我一定要送給你,因為你懂得珍愛美的東西。”
傑克還是要想辦法不接受那輛車,但是他又不便傷老姨母的心。
這位老太太,隻身住在一所大房子裏,披著派斯萊的披肩,對著法國的古玩,回憶她往年的幸福事,渴望得到別人一點認同。她當年美麗動人,她曾建造了一所作為愛情紀念的房子,從歐洲搜集許多藝術品來裝飾那所房子,現在臨到孤燭殘年,她渴望得到一點人間溫暖,一點真心的讚美——但卻沒有一個人給她。於是當她一旦找到她渴望的東西,便像沙漠中尋著了甘泉,她的感激之情,並非隻是把一輛新的別克牌汽車贈給人所可以表達出來的。
讚美是人與人交往的一流台詞,學會了它,也就學會了口才學的一半。讚美的話最能贏得人心,你肯定別人的時候.也就得到了別人的肯定。靈活做人,就要學會適時地讚美別人,並不一定要有回報,因為,真誠地讚美別人是一種美德。
隱諱的說話技巧
好的隱諱的語言,應該是隱而不白、柔而不弱、閃而不避、曲而不澀。
隱諱的語言是說話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
它與油腔滑調,旁敲側擊,甚至指桑罵槐是截然不同的。隱諱的語言隻是一種語言表達方式。而意思則必須是要堅持原則,態度明朗,情感真摯。
隱諱的語言表達了說話者的一種謙和的態度。這種情感必須是真誠的,在表現上是莊重的、有禮貌的、有分寸的。過分狂熱肉麻的話隻能令人膩煩,過於淒涼的話又令人感到冷漠。
隱諱的語言的運用體現了對對方的尊重,對別人的尊重的同時也體現了對自己的尊重。它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知識素質和處世態度。一個斤斤計較、心胸狹窄的人是很難做到寬容大度的。寬容是一種美德,隱諱的語言則是這種美德的外在表現。
隱諱的語言與隱晦、含混是有區別的。它雖然不是直截了當的說出來,但仍要求表意明確,叫聽者腦子一轉就能明白,或依靠語境的提示、暗示等很快領會表達者的本意。
一位記者向紮伊爾總統蒙博托說:“你很富有。據說你的財產達三十億美元!”顯然,這一提問是針對蒙博托本人政治上是否廉潔而來的。對於蒙博托來說,這是一個極其嚴肅而易動感情的敏感問題。蒙博托聽了後發出長時間的哈哈大笑,反問說:“一位比利時議員說我有六十億美元!你聽到了吧?”